在9月10日舉行的2025年服貿會昌平區“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昌平區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五年成績單:外資年均增速超30%,醫藥健康産業規模突破千億元大關。一系列創新成果和突破性數據展現了該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發布會上,昌平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柳強介紹,五年來,昌平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累計落地項目1939個,新設外資企業329家,實現了從‘開放試驗田’向‘發展新高地’的跨越。”
數據顯示,自“兩區”建設以來,昌平區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實現倍增提升,累計突破16.8億美元,年均增速達31.7%。外資産業結構持續優化,高精尖領域集聚態勢明顯。
在對外貿易方面,昌平區展現出較強韌性與活力。 “兩區”建設以來,全區出口總額年均增速達22.4%。今年上半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183.6億元,同比增長28.1%,增速全市第二;出口額125.3億元,同比增長58.6%,增速全市第一。

醫藥健康産業已成為昌平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截至目前,昌平區已聚集醫藥健康産業市場主體近三千家,325家規上企業,192家專精特新企業,18家上市掛牌企業。2024年昌平區醫藥健康産業收入突破千億元,2025年1-7月,昌平區醫藥健康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63億元,同比增長9.2%。

在金融創新方面,昌平區今年3月與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印發全市首個《昌平區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獎勵辦法》,通過財政引導切實降低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轉換成本,有效對衝匯率風險,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參與國際競爭。
柳強&&,五年來,昌平區緊抓“兩區”建設機遇,以高水平開放助推高質量發展,開放活力持續釋放,開放型經濟邁上新&階。未來,昌平區將繼續穩步推進各領域制度型開放,加強重點園區建設,大力引進優質外資項目,持續集聚競爭新優勢,為首都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監製:馬寶軍 王璐 烏夢達 周玉潔 王君璐
統籌:丁冬霞 趙方圓 李琳 張青 杜屹然
記者:周楠 孫蕾 龐元元 王修楠 王普
新媒體編輯:杜利偉
新華社北京分社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
聯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