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召開2025上半年北京市工業和信息軟體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級領導王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都市産業處(食品産業處)處長鄒根紅,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數字産業處副處長張金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智能製造與裝備産業處副處長梁洪郡等出席發布會,對相關情況進行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級領導王濱:
首先,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首都工業和信息軟體業發展的關注與支持。面對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複雜局面,全市經信系統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始終以培育新質生産力為戰略抓手,聚力推動産業經濟在穩的基礎上力求進、在進的過程中提質效,主要指標運行好於預期,為首都“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打下了堅實的産業基礎。
今年二季度,首都工業和信息軟體業延續了良好發展態勢,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鮮明特徵。下面,我向各位具體介紹相關情況。
一是經濟發展築牢“壓艙石”。首先是規模貢獻再創新高。我們堅持把立足點放在高質量發展上,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國家資金支持,精準施策培育增量,上半年工業和信息軟體業合計實現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36.2%,創歷史新高,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6%,為穩住全市經濟大盤提供了核心支撐。第二是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在政策牽引與市場拉動同向發力帶動下,上半年工業和信息軟體業均呈現快於一季度的加速增長態勢。規上工業實現産值1.35萬億元,增加值同比增長7%,已連續16個月高於全國工業平均增長水平;1-5月信息軟體業實現營收接近1.4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利潤總額增長28.8%,規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業首位。第三是投資動能持續迸發。依託高精尖産業資金、基金政策,強化“兩重”“兩新”項目牽引,聚焦整車及零部件、算力中心等重點領域攻堅突破,上半年工業重點産業完成投資463.3億元,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5%;信息軟體業完成投資超千億元,同比增長1.6倍。京津冀汽車生態港順義園等重大項目如期開工,集成電路等國家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加速發展,工業、信息軟體業兩個行業合計固定資産投資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超100%,為全市投資升級注入強勁動能。第四是市場活力加速釋放。上半年,工業和信息軟體業在京新設企業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4.2%和95.9%,為行業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逐月抬升,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再次回歸景氣區間,經濟發展預期持續向好。
二是新質生産力培育駛入“快車道”。我們深入實施國家重點産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創新驅動引領産業迭代升級,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一方面,科技創新與産業融合深度推進,在氫能通用航空、固態電池等前沿領域新建一批創新中心和中試平台,全國首個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開物”、基於自主指令集的高性能處理器芯片等新技術新産品相繼發布;成功創建海淀、昌平2個市級未來産業先導區,“天工”機器人、小頑童 N2機器人斬獲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冠亞軍,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即將亮相亦莊。另一方面,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集成電路重點項目穩步推進,4款車規級芯片批量應用,小米YU7、理想MEGA改款、享界S9增程版等多款新能源車型發布,汽車製造業、電子信息業持續發揮“主引擎”作用,增加值上半年分別增長16.7%和24.6%。上半年全市生産整車71.3萬輛,同比增長24.8%,其中新能源汽車26.2萬輛,同比增長1.5倍。醫藥産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圍繞産業發展堵點迭代推出新一輪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政策,北京疫苗檢驗中心順利完工,美敦力、阿斯利康、輝瑞、首藥控股等一批國內外頂尖醫藥研發機構相繼落戶,7個三類創新醫療器械、9個AI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均居全國首位,12家企業躋身年度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榜單。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上半年新增1家燈塔工廠、149家先進級智能工廠,全市綠色工廠累計建成212家,綠色企業比例達到27.2%。全市高端製造業發展持續向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和16.8%。
三是數字標杆城市建設實現“新躍升”。“人工智能+”行動全面起勢,着力建設“人工智能第一城”,專項支持信息軟體企業強化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全方位加快大模型商業化應用突破。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業已突破2400家,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32款,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新增智算供給1.1萬PFlops,具身智能數據採集工廠建成投用,百度發布全球首個多模態數字人,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齊頭並進;制度創新成效顯著,&&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意見,公共數據開放平台開放數據達13億條,完成全國首筆城市測繪聯合數據交易,1-6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新增數據産品241個,場內交易規模同比增長60.8%,北京數據資源集聚優勢得到全面激活和增強。《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正式施行,新增測試牌照超200張,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版順利建成,全市600平方公里路側基礎設施實現智能化部署。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試點擴容,空中客車等10家外資企業獲工信部試點批復,開放型數字經濟生態不斷完善。全球影響力加速提升。高水平舉辦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辦會,發起成立“全球數字經濟城市聯盟”,聯合40余個國際核心城市,深化數字基建與跨境規則協同;“數字友好城市”理念獲國際共識,發布《全球數字友好倡議》並落地可持續創新實驗室,16家領軍企業入駐北京出海基地,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北京智慧。技術首發首秀引領前沿,成立“中國數據街”智能數據標注基地、朝陽北部科創帶運營中心,全球首發“天樞”醫療大模型等硬科技成果,發布“北京數字經濟十大標杆應用”,技術友好的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四是企業服務打造“強磁場”。我們着力構建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企業服務生態。精準施策支持重點領域發展,高精尖産業資金分3個批次向17個重點方向精準投放,累計支持企業500家,累計支持金額接近20億元,支持規模與支持力度不斷加碼。圍繞産業鏈關鍵環節,針對性制定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等十余項專項政策,實施“一鏈一策”精準滴灌;圍繞深化國際産業合作,印發促進高精尖産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行動方案,24條舉措保障外資平等權益;圍繞以優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時尚産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助力北京建設成為全球時尚創新策源地與潮流引領地之一。啟動2025年先進製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企業名單制定,政策申報首月超800家企業積極申請,政策紅利加速釋放。厚植發展沃土培育經營主體,目前,我市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483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優質企業梯隊不斷發展壯大。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優化中小企業貸款貼息政策,針對中小微企業2000萬以內的首次貸款給予補貼,專精特新專板企業股權融資總額超56億元。積極發揮政策扶持作用,發布2025年中小企業服務券工作指南,上線128款服務券配券産品,涵蓋數智賦能、綠色低碳和高端時尚三個領域,支持中小微企業購買使用大模型應用等9個方向的服務産品,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經營成本,滿足其創新發展的應用需求。
當前,外部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全球貿易體系與規則受到嚴重衝擊,不僅給全球經貿發展和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帶來極大變數,也對我市産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堅實的底氣戰勝眼前困難。依託堅實的産業基礎、持續優化的發展生態以及不斷釋放的創新活力,我們必將牢牢穩住産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持續鞏固向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