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精特新企業家賦能特訓營”現場
8月21日上午,2025年“專精特新企業家賦能特訓營”在德勤書院正式開班。此次特訓營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由德勤中國承辦,計劃培訓企業600家,分6期開展,每期集中培訓4天,通過名家授業、實戰導航和星光夜話三類課程,為專精特新企業定制“賦能加速器”。
一是體系培育靶向發力。構建“4+5”特訓體系,以政策領航、戰略突圍、資源破壁、生態共生四大維度重塑領導力;聯動五維專家護航團,形成“政企學研資”五位一體培育閉環,精準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需求。
二是政策服務直達快享。局處長現場解讀産業規劃、資金申報、人才落戶等政策,四大交易所專家指導上市合規路徑,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幹部駐場建檔並定制“一企一策”方案,助力企業精準把握發展戰略,便捷享受政策紅利。
三是資源對接高效精準。首創“黃金48小時”資本對接機制,組織頭部基金、券商開展“多對一”路演精準指導,推動資源快速鏈通,助力企業高效融資。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國斌做開班動員講話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國斌在開班動員講話中指出,專精特新企業是廣大中小企業的“領頭羊”,是反映地方營商環境、經濟活躍度的晴雨表,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生力軍。從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來看,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已實現“三破萬”,即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破萬家、營收規模破萬億元、總市值破萬億元,已成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相比“十三五”末,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增長12倍,“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10倍。此外,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超八成屬於十大高精尖産業,超九成“小巨人”企業分佈在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裝備、航空航天、工業機器人等高精尖産業和未來産業領域,且“小巨人”企業在研發投入、授權發明專利數量等多個方面表現突出。
當前,以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深刻重塑生産效率與生産方式,加速催生新産業、新賽道、新規則。
蘇國斌&&,北京正從“技術創新高地”向“新質生産力策源地”躍遷,産業發展初步實現“高精尖化”,十大高精尖産業全部達千億級,未來産業搶灘佔先,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等領域領先全國跑出“加速度”,將開闢巨大增量市場,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入新産業鏈提供新契機。
不僅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與時俱進的體制機制變革為中小企業發展打造新保障。北京市建立了相對完備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包括1個市級樞紐&&,17個區級窗口,800余家合作服務商,2000余家專業機構,持續護航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在新時期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蘇國斌説,希望學員珍惜此次培訓機會,在培訓過程中認真學習、深入思考,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力爭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積極為北京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始終是德勤的專業追求。”德勤中國管委會成員、華北區及華西區主管合夥人王拓軒&&,此次特訓營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落實國家戰略的前瞻部署,也是為“小巨人”企業量身定制的成長&&。德勤中國團隊為特訓營做了充分準備,在支撐課程設計上,聚焦企業家最關切的戰略突圍與資源破壁需求;在師資支持上,德勤四大業務線專家與外部權威機構協同,提供可落地的實戰洞見;在服務支持上,從住宿餐飲到會議空間,均以國際化標準精細打磨,力求營造極佳研習環境。
此次特訓營的舉辦,既是政企協同培育産業力量的具體實踐,也為專精特新企業搭建了戰略升級與資源對接的重要&&,有望推動北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