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數字化轉型是銀行生命線。北京銀行通過頂層設計、“三大戰役”項目及“揭榜挂帥”機制推進轉型;實施“All in AI”戰略,構建“雙模型+雙數據”體系深化應用;錨定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服務超2.6萬家企業並落地全國首單科技並購貸;發布新産品“數據慧貸”,前端支持企業研發數據産品,深度賦能實體經濟。
新華網:近年來北京銀行縱深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請談談貴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新進展。
霍學文:北京銀行主要從三方面推進:一是將數字化轉型作為黨委領導下的全行統籌核心戰略,從頂層設計抓實踐;二是制定數字化轉型框架、目標與實施節奏;三是通過每年20個重大項目,不斷夯實全面數字化經營的技術底座。在具體操作中,我們採用“揭榜挂帥”機制統籌抓好重大項目規劃與研發推進,全力以赴完成任務目標。
我們首年上線了三大項目群:統一數據底座、統一金融操作系統、統一風控平台。以統一數據底座為例,徹底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大幅提升效率——例如開卡業務已縮短至2分鐘。通過數字化轉型,北京銀行近年業績穩步上升。
新華網:隨着AI技術普及,北京銀行倡導“All in AI”理念。貴行如何運用AI技術開展業務創新?
霍學文:北京銀行提出打造“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銀行”戰略,推動全員在思維方式和行動上深度融入AI。一是戰略融合:推動AI與“123456”戰略布局深度融合,貫穿“大風控—大資管—大協同”三大戰役;借助AI優化風控模型,提升智能投研、資産配置能力,驅動業務流程自動化,讓人工智能切實成為北京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夯實基礎:持續完善“大模型”+“小模型”體系,自研“京智”大模型;引入前沿AI技術,探索多模態交互等應用,建立AI風險管理機制,保障數據安全與模型可靠。三是深化賦能:創新四種模式。“人+機器”協同辦公,員工借助AI助手提效;“超自動化”業務處理,自動執行重復性任務;“數字員工”服務客戶,提供7×24小時在線服務;“低代碼”輔助開發,降低開發門檻,加速業務創新。四是人才培養:組織AI培訓與研討,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讓全員在AI浪潮中發揮作用。
新華網:在銀行發力科技金融的背景下,北京銀行如何通過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提升競爭力?
霍學文:北京銀行在2022年就提出了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作為中小銀行,我們選擇深耕專精特新賽道。基於多年服務科技企業經驗,我們更關注企業成長性、持續性和團隊能力。
當前北京銀行服務2.6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創新運用AI與大數據風控模型,推出純信用線上貸款産品“領航e貸”(額度從1000萬升至2000萬)。近期更是率先落地全國首單科技企業並購貸款,並持續開展推廣應用,全力支持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新華網:今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銀行發布的“數據慧貸”産品有哪些特點?
霍學文:該産品是對去年“數據易貸”的深化。去年重點解決數據資産定價及質押問題,今年則向前端延伸:支持企業研發數據産品、積累數據資産,在數據生成階段即提供信貸支持。這是北京銀行從數據表層服務轉向深度賦能實體經濟的突破,旨在成為數據行業服務實體的標杆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