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至5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京召開。北方算網首席技術官、技術研發部總監、智算事業部總監宋國歡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北方算網致力於構建融合“算力、數據、算法、網絡”四要素的城市級AI基礎設施底座,整合全國算力資源,實現跨域高效調度與生態協同。公司計劃2030年建成覆蓋全國的全棧AI賦能&&,依託京津冀蒙5ms時延圈、綠電能源協同及“西訓東推”模式,破解算力孤島與數據流通瓶頸,推動AI成為普惠公共資源,助力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落地。
新華網:在您看來,“城市級AI基礎設施底座”最核心的內涵是什麼?它與傳統的數據中心或雲&&有何本質不同?
宋國歡:城市級AI底座是支撐城市智能化運行的“數字中樞”,其本質是融合算力、數據、算法、網絡四要素的協同智能體。它不僅提供基礎算力資源,更通過統一調度實現跨場景、跨層級、跨領域的AI服務能力輸出,讓AI像水電一樣成為城市可即取即用的公共資源。
而説到本質差異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功能維度。傳統數據中心提供“存儲與計算”,雲&&實現“資源虛擬化”,而AI底座聚焦“智能生産與賦能”——內置AI開發工具鏈、預訓練模型庫、數據治理引擎,支撐從數據到智能應用的端到端閉環。第二是架構維度,打破“算力孤島”,通過“算網融合”技術實現毫秒級算力調度,滿足AI任務對低時延、高帶寬的嚴苛需求。第三是生態維度,傳統&&以資源租售為導向,AI底座則以開放生態為核心,為政府、企業、開發者提供標準化AI能力接口,驅動城市級創新協同。
新華網:當前算力資源分散、調度效率低、&&割裂等問題仍較突出,北方算網是如何通過一體化&&設計打通“算、網、數、模”,實現生態協同的?
宋國歡:我們設計並不斷優化落地了“332”框架,其中包括,構築算力標識解析、服務等級評估、運營服務“3體系”;互聯互通、運行服務、監測調度“3&&”;以及政企協同與區域協同“2機制”,實現52家廠商資源統一納管。同時,我們紮實推進五式並網技術攻堅,具備了主機接入、集群淺接入、集群深接入、託管接入、全棧池化接入五種算力並網方式,並網場景覆蓋度全國領先。在算力加速整合方面,我們與北京和外地智算中心簽訂《資源接入協議》,並推進資源池化改造。
截至2025年6月份,市算力互聯互通&&納管算力供給廠商22家,算力中心24個,算力標識實例數量8.35萬個,GPU加速卡6.54萬張,存儲總量13385PB,共計納管算力規模34,932.4Pflops。市算力運行服務&&擴展算力供應商15家,共上架算力産品133款、規格151個。一方面市通信管理局對接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等多地通信管理局,協商算力資源協同與納管機制;另一方面,&&運營方北方算網公司開始自主對接並逐步納管社會算力,已與30余個智算中心建立資源接入合作意向,其中多個智算中心將於今年完成納管正式上線。
新華網:未來五年,北方算網希望在“城市級AI底座”這一方向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宋國歡:北方算網以“成為中國領先的城市級AI基礎設施運營商” 為終極目標,通過 “1234”戰略框架分階段推進。首先,“一個目標”是指成為中國領先的城市級AI基礎設施運營商。“兩個階段”包括在2025年-2027年的“能力築基期”打通“算、網、數、模”四要素,驗證商業模式並實現損益平衡;在2028年-2030年的“全國領先期”從區域運營商躍升為全國AI基礎設施領導者,形成算力網絡、模型調度等差異化競爭力。積極構建包括的智算解決方案、AI解決方案、算網一體化解決方案“三大業務”支撐生態閉環。同時, 強化算力聚合、算網一體、數據匯聚、AI工程化“四大核心能力” 構建壁壘。
我們的戰略內核是以“讓AI普惠平權” 為使命,通過技術普惠和生態開放,推動城市級AI基礎設施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公共資源。差異化優勢 在於依託北京區位資源、清潔能源協同,以及“西訓東推”的“東數西算”實踐,實現高效、綠色、低成本的智能服務輸出。
新華網: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背景下,北方算網建設“城市級AI底座”有何地方性優勢?
宋國歡:我們首先具備區位時延優勢,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得以實現。我們的京津冀蒙5ms算力圈,破解東西協同痛點;依託北京城域網光纖資源,建成“北京1ms城市算力網”和“京津冀蒙5ms區域算力專網”可實現超低時延網絡,為金融、自動駕駛等嚴時延場景提供近地化算力支持,彌補西部樞紐長距離傳輸短板。我們還具有“一線入多算”架構,用戶通過裸光纖就近接入算力節點,實現東部實時推理需求與西部訓練任務的無縫協同,呼應“東數西算”調度邏輯。
第二,我們具備能源協同優勢,在西部利用風光綠電資源,建設內蒙古超低PUE智算基地,較東部傳統數據中心降低40%碳排放,直接服務“東數西訓”需求。同時打造“西訓東推”閉環,讓西部承擔全國70%大模型訓練任務,東部邊緣節點專注實時響應,形成能效最優的業務分流。
第三,我們具有數據流通優勢,完成首都資源聚合和跨境試點突破。獨家整合北京市域政務、醫療、教育等公共數據,構建 “可信數據空間鏈網”,解決AI訓練數據稀缺痛點。同時,建設跨境數據安全港,為“東數西算”戰略提供國際數據合規流通樣本。
第四,具備生態整合優勢。以標準+市場雙輪驅動資源優化算力交易市場主導權。打造全國最大第三方算力調度&&,通過 “算力期貨”“模型保險” 等創新服務,激活東西部算力資源交易。同時,強化技術標準話語權,主導京津冀算力交易協議、AI碳排放計量標準,推動 “東數西算”從工程實踐升維至規則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