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小微指數是從小微企業視角衡量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重要評價工具。根據指數所選樣本行業、地區,分析發現我國普惠金融小微企業在行業與地區層面呈現出行業分化與區域回暖並存的總體特徵。
具體來看,行業層面,指數選取小微企業佔比較高的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作為觀測樣本。整體來看,五大行業在普惠金融各項指數上的表現既呈現出整體趨勢上的協調性,也體現出行業特性導致的差異性。
根據融資價格指數的分行業統計結果,五大行業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指數表現為四漲一降,其中製造業的價格指數相對於第三季度有所下降,其他四個行業均有不同程度上漲,製造業價格指數下降背後是多方面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共振的結果,也是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金融手段。

圖1普惠金融-小微指數行業維度運行結果(2024年四季度)
由於價格指數反映的是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利率和費率的變化,本質上是國家經濟轉型戰略與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協同的結果,是金融服務精準化、差異化支持實體經濟的體現。這點在融資效率指數上得到驗證,根據統計結果,五大行業2024年第四季度的效率指數相對於第三季度都有所上升。
根據服務指數的分行業統計結果,在服務可得指數方面,五大行業的變化趨勢趨同,2024年第四季度的可得指數相對於第三季度均有所下滑。但是服務質量指數方面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局面,五大行業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質量指數相對於第三季度有所上升,其餘三個行業則是相對下降。
從總趨勢的角度看,儘管部分季度出現波動,但多數行業的需求、效率和營商指數保持在景氣區間,反映出宏觀政策支持和金融供給結構優化的積極成效。從行業特徵的角度來看,製造業在價格指數和供給指數上的調整凸顯了政策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引導效應;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因其輕資産、高人力依賴的特性,在風險控制和質量提升中表現出更顯著的結構性挑戰與轉型進展。此外,質量指數的分化説明普惠金融正逐步從“廣覆蓋”走向“優服務”,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升。從金融生態建設的角度看,各部門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需繼續深化差異化支持策略,強化服務體系的數字化和精細化能力,以更有效適應各行業小微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與風險特徵。
地區層面,指數選取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河北、北京、河南等七個省(市)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融資需求指數結果,七個省(市)2024年第四季度的指數數值相對於第三季度均止跌回升。需求指數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地區市場有所回暖,刺激小微企業整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增加。在融資效率指數上,各地區的變動趨勢較為一致,都表現為持續上升,各地區平均環比上升幅度為0.71%,反映了各地區在便利化小微企業籌資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成效。此外,融資價格指數反映各地區小微企業的籌資成本,各地區由於普惠金融的政策有所差異,導致籌資成本呈現差異化的變動。

圖2普惠金融-小微指數地區維度運行結果(2024年四季度)
從服務指數的角度出發,服務可得指數方面,樣本省(市)在2024年第四季度表現出的變動趨勢相同,均相對於第三季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河南的下降幅度最大,達到了4.33%,但是從長期來看,各省(市)的可得指數相對於2015年均有了明顯上升。可得指數反映的是小微企業獲得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以及成本,其結果長期表現出的上升趨勢體現了樣本省(市)小微企業在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上不斷上升,也體現了普惠金融給更多的小微企業帶來了切實的幫助。
此外,從2015年以來,服務質量指數總體呈現出波動態勢,並未體現出明顯的趨勢,説明樣本省(市)的小微企業面臨的普惠金融服務質量較為穩定,後續可以採取更多措施,如構建普惠金融平台等,提高服務的效率、質量和顧客滿意度。(於淼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