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小微融資生態逐步改善,政策科技雙輪驅動構築服務體系-新華網
2025 05/22 13:35:30
來源:新華財經

專家觀點:小微融資生態逐步改善,政策科技雙輪驅動構築服務體系

字體:

  普惠金融的各項指數的持續改善,反映出小微企業融資環境的不斷優化,也彰顯出普惠金融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戰略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是以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主要的服務對象,通過提供一定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滿足其在創業、經營、發展等各階段所需的融資與資金管理需求的一類金融活動。因此,面向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更強調“普惠性”與“服務可得性”,其核心在於兼顧商業可持續性與社會包容性,是金融體系實現對傳統大中型企業之外的“長尾”客戶的有效覆蓋的一種工具。不僅是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在實現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目標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普惠金融-小微指數包含融資指數、服務指數、發展指數和營商指數四個方面的細分指標,是從小微企業視角衡量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重要評價工具。根據指數運行結果分析總結,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小微企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融資領域的政策支持、金融供給與監管體系正實現系統性優化。根據普惠金融-小微指數運行結果,從2015年至今,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指數、供給指數和效率指數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首先,從政策層面看,國家高度重視普惠金融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相繼&&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如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強化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實施信貸投放“量增、價降、覆蓋廣”的指導性考核等,這些政策都直接推動了小微金融需求端的釋放和供給端的擴容。同時,金融機構也不斷優化對小微客戶的服務模式,推動信貸産品從抵押擔保向信用貸款轉型,從單一産品向綜合服務升級,增強了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適配性,整體表現為小微企業普惠金融供給能力的持續增強。最後,效率的提升則更多依賴於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通過使用線上平台、智能信貸等數字化技術,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服務邊際成本過高的問題,使得金融資源可以精準匹配到需求端。

  圖1 普惠金融-小微營商指數和發展指數走勢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風險指數雖然從2015年至今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是在2023年和2024年出現了小幅度回升,説明在小微金融不斷擴容和提質的同時,風險識別相關環節可能仍存在壓力。在這種背景下,相關金融機構引入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就顯得尤為必要,其既有助於提高風險識別的精準性,也有助於實現更有效的風險預警與控制。具體來説,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整合多源異構數據,如工商註冊信息、稅務數據、供應鏈上下游交易行為等,彌補傳統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評估小微企業風險的短板。通過將人工智能算法如神經網絡或樹模型在小微企業數據庫中訓練,可以有效構建動態、多維、結構化的客戶畫像,從而在貸款前更全面地評估客戶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

  圖2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指數二級指數運行走勢圖

  普惠金融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市場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從可得指數的統計數據來看,其從2015年開始就持續上升,2024年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位,同樣體現了我國金融體系建設的成效,反映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質量指數從2015年開始也呈現上升趨勢,但在2024年前三季度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同年第四季度又開始上升。雖然有一定的波動,但是整體上相比於2018年之前有明顯的改善。從發展指數的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發展指數相比於第三季度有小幅度下降,但整體上變化不大,都處於榮枯線以上,説明小微企業仍處在繁榮區間。同時,根據統計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小微營商指數和第三季度基本持平,並且都明顯處於榮枯線以上,説明我國小微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良好,成本、政策、風險因素都有助於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

  隨着政策引導持續加強、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以及金融機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我國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發展呈現出結構優化、供需兩旺、風險可控的良好態勢。普惠金融的各項指數的持續改善,不僅反映了小微企業融資環境的不斷優化,也彰顯了普惠金融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戰略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強化制度保障和政策協同,持續推進普惠金融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小微企業的獲得感與滿意度,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韌性。(於淼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