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入新十年的起點
為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環
北京市陸續&&了
平原新城的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作為首都重點發展的平原新城
昌平區平原新城該怎麼建?
《融媒有約》
推出《平原新城話發展》系列節目
讓我們和嘉賓一起尋找答案

本期嘉賓 昌平區發改委投資科謀劃組 組長 王珅

昌平是首都發展新的增長極,承載着全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職責使命,全域面積134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地區555平方公里。

經過之前的建設發展,“一軸一帶一廊”、“兩城一區多點”空間結構已基本形成。錨準建設科教引領、宜業宜居國際一流現代化的新城定位,昌平區作為全市發展新質生産力策源地和未來産業主陣地,要重點發展:先進能源、醫藥健康、先進製造。

去年,昌平區在市政府的指導下,在市發改委、市規自委等部門支持下,在全市率先&&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2030年GDP較2020年翻一番、科技服務業增加值較2023年翻一番、重點産業功能區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達到350億元等15項具有挑戰性的指標。

昌平將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作為總抓手,細化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項目清單,並以“改革提質年”主題活動服務和保障各項任務落實。將全力書寫好“三個新”的文章:科技創新、産業向新、城市煥新。
昌平正在從“新”破題
奮筆疾書
期待交出高質量發展的昌平答卷
其中科技創新
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呢?
一起來看看

昌平將深化校城、央城、研城、産城融合,將未來科學城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
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全力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昌平國家實驗室以及央企研究院、在昌高校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集群,促進央企、民企和高校協同創新。
二是推動有組織的科技成果轉化。圍繞“産校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清華南口國重基地、北大産教研融合創新中心、未來大學科技園等項目建設,布局産業孵化、配套服務等空間,推廣科技副總、技術經理人等模式,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的産教融合示範區。
三是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布局高能級專業孵化器、概念驗證和中試&&,提速生命園三期、沙河高教園四期開發建設,構建“投資+臨床+孵化+園區”四位一體生態圈。同時,我們還將&&優化營商環境“宜商十條”,打造更加精準的政策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綠色低碳“十大應用場景”,釋放城市發展新機遇。

作為全市發展新質生産力策源地和未來産業主陣地,昌平將聚焦三個方向發力:一是抓主導産業聚鏈成勢。制定新一輪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製造産業行動計劃,深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能源互聯網、氫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細分賽道,加快國際醫療器械城、未來星科低碳産業園等項目投産,推動諾華、小米等“鏈主”企業增資擴産,發揮三一、福田“燈塔工廠”引領作用,到2030年實現三大主導産業收入分別超過1800億元、4500億元、1800億元。同時,推動央企參建未來科學城取得新突破,提高央企建成率、使用率、貢獻率,支撐區域優勢産業發展。
二是抓未來産業前瞻布局。圍繞創建國家未來産業先導區,制定未來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合成生物賽道,推動示範基地、育新基地建設,打造中關村合成生物製造産業集聚區;在機器人賽道,建設面積達30萬平米的機器人産業園,打造北京北部機器人産研結合示範區;在6G賽道,推進朱辛莊數智創新港、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等項目,打造6G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先導區。
三是抓科創金融賦能發展。聚焦科創金融示範區建設,健全産業基金體系,推動科技産業基金群規模到2030年超過2000億元,豐富股貸債保新産品、探索投貸聯動新模式,讓金融“活水”加快流進産業“良田”。

城市煥新
與生活在昌平的民眾更加貼近
想要成為職住平衡的樣板
新城建設不僅要破解“大城市病”
更要為未來蓄能
昌平將如何平衡“疏解與承接”“産業與宜居”的
雙重使命?

昌平將突出“科學+城”理念,科學布局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在城市開發建設、城市更新和治理中追求品質,重點提升“三個水平”:一是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昌平是軌道上的城市,按照産城融合、站城一體的思路,沿軌道交通布局居住和産業空間,今年將新開工地鐵19號線二期、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兩個項目,同步推進R6線一期建設,謀劃沿北清路軌道交通線路等軌道項目,打造立體聯網、有機接駁的道路交通網絡。

二是提升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導入北師大、清華、北大基礎教育項目,投用清華大學附中、北師大未來實驗學校等優質學校,落地北醫三院等高水平醫院。同步加快高品質商業、文化、體育資源布局。

三是提升城市精細治理水平。謀劃第三輪迴天行動計劃,打造超大社區現代化治理示範樣板。聚焦森林環抱的生態花園城市建設,推進溫榆河生態休閒廊道、中軸線北延長線綠道等項目,以“繡花”功夫精心勾勒出美麗城市新畫卷。

昌平的“新”
不僅是空間的新
更是用政策杠桿撬動“從0到1”的科創裂變
書寫“實驗室到生産線”的昌平速度
“回天”有力
職住平衡讓宜居宜業更加具象
當“未來科學城”成為全球坐標
昌平的高質量發展
正是北京平原新城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轉型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