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9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總站參與聯合主辦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在北京亦莊舉行。共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寧夏等地的20支機器人團隊參賽。各位“選手”都有哪些精彩表現?一起去看看吧!
“不怕跑得慢 出發即圓滿”
在這場人形機器人半馬中
各位“選手”表現優異
雖然“跑步”姿態不一
但都步伐穩健、眼神堅定!

△看姿態、看速度,一看就是“種子選手”。

△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説一句健步如飛不過分吧?

△出發就不慎摔倒?沒關係,站起來繼續!

△你再仔細看看,看我“長得”像誰?


現場還有哪些精彩畫面?
戳視頻來看看
最快2小時40分42秒!前三名揭曉
那麼本次賽事最終的冠軍、亞軍、季軍,都是誰?答案揭曉!
冠軍——天工機器人

亞軍——小頑童機器人

季軍——旋風小子機器人

其實,各支戰隊為比賽做足了準備。身高、體重、配速,“選手”們的基本信息,給你盤一盤。



人機共跑 全程超21公里
賽道暗藏玄機
此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賽道起點,設在南海子公園一期南門,終點為通明湖信息城,全長超21公里。機器人將途經南海子公園、泡桐大道、文博大橋、通明湖公園等北京經開區的標誌性點位。

據介紹,本次比賽馬拉松沒有再單獨為人形機器人專門鋪路、修路。地形環境豐富多樣,包含平地與坡道,最大坡度≤9°。賽道雖整體平順,但對機器人而言,每一處起伏都是對其穩定性和動力系統的考驗。
線路共設有6個左轉道、8個右轉道,轉彎角度≥90°,這要求機器人具備精準的路徑規劃和靈活的轉向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終點前還設置了1.5公里的直道,經過漫長賽程後,這段直道成為機器人全力衝刺的舞&。
“選手”是自主跑還是遙控跑?
機器人半馬詳解
機器人半馬都有哪些規則?比賽途中,機器人沒電了怎麼辦?繼續往下看⬇
間隔1分鐘 機器人依次起跑
此次比賽既允許機器人自主奔跑,也允許跟隨奔跑,還允許遙控操作。
在起跑站位時,參賽機器人將按“Z”形排成2列,同一列機器人前後垂直間距為3米。依次發槍起跑,每個參賽機器人出發時間間隔1分鐘,原則不超過2分鐘。參賽機器人須在專用賽道內進行比賽,機器人間距應控制在1米以上,且不得妨礙其他參賽機器人的正常行進。
沿途若干補給站 可更換電池、機器人
賽事賽道左側道路設置為保障道路,含領跑員在內每支賽隊最多可安排3名參賽選手同時進入賽道。賽道內還將設置若干補給站,賽隊可在補給站內更換電池、機器人和進入賽道的比賽選手。
比賽設裁判長、主裁判、隨行裁判。過程中將由裁判長為每個參賽隊伍指派一名隨行裁判,佩戴具備錄音、錄像功能的記錄儀,全程跟隨參賽隊伍。
如果賽隊需要更換機器人或電池,要向隨行裁判示意,並經隨行裁判同意後進行操作。機器人通過起點線時開始計時,通過終點線時停表,機器人成績為比賽計時與罰時總和。
奔跑、超越、突破極限
本次人形機器人半馬中
各位機器人選手展示的不只有
姿態和耐力
還有其背後的
技術實力與無限可能
機器人,你真的太酷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