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在論壇現場。
12月20日,第十一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金融賦能新質生産力 踐行責任共創未來”為主題,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時代下金融企業如何賦能新質生産力,引領金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在主旨演講中&&,金融助力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要真正落到責任上。
楊濤首先從全要素生産率的概念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他&&,科技創新是一個切入點和着力點,科技金融發展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務格局,但還存在痛點和挑戰。比如重點領域的科技金融服務深度有所不足,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仍遠低於綠色、普惠、涉農領域貸款;單一局部的科技型創新産品越來越多,但是能夠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比較難;直接融資支持科技創新的空間沒有充分打開;作為支持方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缺乏高效匹配的激勵約束機制;缺乏系統性、可信度高的科技企業信用評估模式和評級標準也是最關鍵的痛點之一;此外,基於科技企業、科技創新特徵的綜合性風險管理、分散手段非常有限。
楊濤認為,要權衡政策目標的優先次序。在落實責任時,只有目標確定了才能落實責任。同時,金融機構存在戰略、政策、經濟、社會、環境、治理等多重責任,需要細緻梳理。他説,探討金融服務新質生産力的責任保障,可以有三個層面,一是從科技金融與其他大文章的業務交叉入手,推動“科技+綠色”“科技+普惠”“科技+養老”的融合發展,二是要發揮新技術與數據要素的作用,努力緩解制約科技金融的痛點,三是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並在治理機制完善中賦予支持科技創新更多的權重。
據悉,本屆論壇由新華網主辦,中國綠色金融50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