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院長吳維海在論壇現場。
12月20日,由新華網主辦的第十一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金融賦能新質生産力 踐行責任共創未來”為主題,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時代下金融企業如何賦能新質生産力,引領金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院長吳維海在論壇致辭中&&,建設金融強國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吳維海&&,新質生産力的內涵是技術革命性的突破、生産要素創新的配置和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質態。同時包括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優化組合為躍升的基本內涵,需要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更高科技含量的勞動資料以及廣泛的勞動對象,所以整個全國各地包括各行業,包括院所都在積極探索,但是整體未來實操怎麼做是我們的確要破題的,也是2025年乃至“十五五”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中必須落到實處的。
吳維海介紹,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提出了推動“百千新質生産力行動”,選擇一百個城市、一千個園區共同開展試點,提升發展能力,推動科技水平,培育新的産業、構建新的金融體制,提升全要素的生産率,打造我們國家更強大的實踐示範在全國推廣。在五大金融賦能新質生産力建設中,我們認為綠色金融是雙碳戰略重要的一個抓手,人民銀行從十多年前就在提五大金融,對金融做了一個方向性的重大明確。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股票等不同業態在服務新質生産力的邏輯關係、服務條件、風控等都是有所不同。在新質生産力示範城市“1381”建設模型與推進路線方面,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指示,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新質生産力總體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提高人的素質,打造城市産業體系的競爭力,來創建城市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共建城市經濟的首位度,加快建設一批全國科技領先、質量超前、全要素高效配置的示範試點城市。
吳維海説,建設金融強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我們戰略的引領,需要我們系統謀劃、長期努力、久久為功。同時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要以人民為中心,要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和金融強國建設的規律,要強化全要素的統籌和結合,同時要建設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和國際化的貨幣。同時還要提升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以“百千新質生産力行動”為支點,打造示範試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