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常晴:提升中國仲裁國際影響力,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保障-新華網
2024 12/05 10:17:42
來源:2024企業發展與法律服務創新論壇

解常晴:提升中國仲裁國際影響力,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保障

字體: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院副院長解常晴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

  12月4日,2024企業家博鰲論壇系列活動“企業發展與法律服務創新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院副院長解常晴在主旨演講中&&,當前,我國正在奮力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正迎來新的建設時期。面對新的時代背景,中國仲裁面臨的使命職責在於提升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爭取更多成為中外當事人爭議解決的共同選擇,為對外開放和企業“走出去”發揮更重要的服務保障作用。

  解常晴説,中國貿仲是中國涉外仲裁的一面旗幟,成立70年來,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努力推動中國仲裁高質量發展,形成了處理涉外爭議的鮮明特點和優勢,也贏得了中外當事人的高度信任和支持。

  解常晴介紹,貿仲先後實施了十部仲裁規則,與不斷發展的國際仲裁實踐保持同步,始終保持規則的先進性和吸引力。現行2024版規則修訂三十多項內容,在2024年中國服貿會的服務示範案例評選中榮獲“中國服務實踐案例”獎。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院副院長解常晴

  貿仲重視國際化仲裁員隊伍的培育和構建。我國第一批涉外仲裁員,正是通過在貿仲的審理實踐,不斷成長、成熟並走向國際舞&。貿仲現有各專業背景的在冊仲裁員1881人 ,其中外籍及港澳&地區仲裁員591人,來自144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仲裁員隊伍的全球化布局。

  貿仲在規則和實踐中,鼓勵中外當事人利用好意思自治原則,必要時候就關鍵事項作出特殊約定,從而在爭議發生前自行達成利益平衡的合意。從貿仲近年來受理的涉外案件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跨境合同當事人通過對仲裁語言、首席仲裁員國籍、適用法律、名冊外指定仲裁員等約定,成功把爭議解決約定到了貿仲。

  貿仲提倡中西融合式審理方式,積極引導仲裁庭運用國際仲裁中常用的程序令、時間表、審理範圍書等方式;仲裁庭既可以按大陸法係下的究問式,也可以按普通法係下的對抗式審理案件,更多情況下呈現出融合式的特點;調解和仲裁相結合的東方智慧在貿仲仲裁中得到成功實踐。融合式的審理兼顧了效率與公正,符合國際仲裁的改革方向。

  解常晴還&&,企業“走出去”的過程充滿挑戰,企業需要充分認識爭議解決過程中的風險,並隨着合同談判地位和能力的提升,堅定信心,在合同中確定更為有利的仲裁安排,維護好企業和國家發展利益。

  解常晴最後&&,展望未來,希望企業界與仲裁、律師界等法律服務界緊密協作,共同秉承高質量發展理念,共同創新發展,共同推動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健康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展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