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延慶區大莊科段、懷柔區箭扣段長城2022年啟動研究性修繕後,今年,密雲區蟠龍山段長城也將啟動研究性修繕,目前這一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考古勘察。這是記者從密雲區文物所了解到的。
修繕項目範圍包含4座敵&及1075米城墻,將通過以考古為主的技術手段,廓清建築基礎的四至,分析建築的結構形制,探究病害成因,為修繕提供科學依據。截至今天(9月2日),已有兩座敵&的前期考古勘察基本完成,另兩座敵&的勘察正在進行。
這4座敵&的編號為密雲長城300號、301號、302號、303號,位於蟠龍山長城景區東段。其中,302號、303號敵&的考古工作已接近尾聲,這兩座敵&均有文物出土。
302號敵&出土了黑釉瓷蓋、青花瓷碗、“壽”字盤等瓷器殘片,以及部分動物骨骼。303號敵&出土了箭矢、部分青花瓷片、白釉碗碗底殘片等。“後續計劃對瓷片和骨骼進行鑒定,判斷其大致的年代,據此可以還原當時戍守長城的將士的生活場景。”項目考古單位、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更令考古人員振奮的是,此次勘察在長城建築結構方面也有新發現。項目負責人在現場指給記者看,303號敵&迎敵面敵&與城墻相交的地方,出現了一道半米多寬的豁口:墻芯裸露,沒有包砌條石。“迎敵面有這麼大的缺口,敵&太容易被攻破了。”這位負責人説。這道豁口是怎麼形成的?密雲區文物所正邀請專家前來“會診”。
302號敵&頂部發掘出了一鋪炕。炕面已經不在了,能看到炕面下迷宮似的煙道。“本地農村還能看到這種盤法,叫‘回龍炕’。”來自密雲區古北口鎮的考古工人告訴記者,這種炕的特點是煙道設計巧妙,在炕面以下來回折返,燒火時的熱氣沿着煙道從頭走到尾,能保證炕面均勻受熱。
已經進行考古發掘的4座敵&,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的建築結構,都是下半部分是實心的墩&,墩&頂部有鋪房的痕跡,如柱礎石。
“目前北京段長城上能看到的敵&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空心敵&,一層都是回廊結構,二層有鋪房;實心敵&就是一個墩子,二層很少有鋪房。而這4個敵台下面是實心的墩子,上面有鋪房。”項目負責人介紹,這種結構特點,將為研究長城敵&結構形式的發展變化提供新內容。
蟠龍山段長城研究性修繕前期的考古勘察預計本月中旬結束。相關各方將對考古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為後續的修繕保護提供依據。(記者 武亦彬 攝 記者於麗爽)
敵&上發掘出一鋪回龍炕。
考古發掘出的瓷器殘片。(考古單位 供圖)
出土的部分動物骨骼。考古單位 供圖
蟠龍山長城
蟠龍山長城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全長5000米,共設35座敵&,它在五里坨長城和臥虎山長城之間,與金山嶺、司馬&等長城段落共同組成古北口長城防禦體系。
(原標題:蟠龍山長城將啟動研究性修繕 前期考古發掘出“回龍炕” 瓷片和骨骼還原戍邊將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