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拍”小程序
昨日(8月2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交管局獲悉,今年8月北京交警“隨手拍”投訴&&上線已滿四年,註冊用戶已達613萬人,四年累計收到群眾投訴線索1103萬條。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為民服務中心負責人杜昕告訴北青報記者,從區域分佈來看,“朝陽群眾”對身邊的交通亂象關注度最高,也是投訴熱情最高的群體,人均投訴量達1.2起。
累計收投訴線索1103萬條
昨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長趙鑫介紹,在推行便民利企舉措方面,着力推進各項措施落地,提升群眾辦事體驗。交管部門全力推進交管服務改革,堅持“應減盡減”,持續推進“就近辦、網上辦、一窗辦、容缺辦、減免辦”等舉措落地,95%的事項實現“一次辦結”,且網辦比例達到80%以上,線下平均服務半徑縮短至3公里以內,切實加大民生服務保障力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時,今年8月北京交警“隨手拍”投訴&&上線已滿四年,註冊用戶已達613萬人,四年累計收到群眾投訴線索1103萬條,“隨手拍”已經成為市民群眾監督反映不文明交通行為的重要渠道,通過群防共治的方式,在維護首都城市交通秩序、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市民群眾對違法停車,違法佔用應急車道、非機動車道、公交車道,以及遮擋機動車號牌5類交通違法行為最為反感。北京交管局為民服務中心負責人杜昕告訴北青報記者,交管部門充分考慮手機操作習慣,根據群眾意見建議,不斷優化“隨手拍”功能、健全工作機制,市民群眾可以更便捷地反映交通訴求、參與城市交通治理,&&用戶群體不斷擴大。“隨手拍”小程序為方便市民參與,簡化操作程序,自動獲取拍攝時間、地點、車輛號牌等信息,群眾只需拍攝和上傳兩步操作,30秒內即可完成投訴。並且持續開展系統功能升級,開通投訴結果反饋、歷史記錄排名、交通設施投訴等功能,優化拍攝清晰度、保持30日登錄狀態等設置,打造更便捷投訴界面。目前,每月新增用戶5萬人,日均接收投訴7500起,單日最多收到投訴達1.2萬起。
“朝陽群眾”人均投訴1.2起
從區域分佈來看,“朝陽群眾”對身邊的交通亂象關注度最高,也是投訴熱情最高的群體,人均投訴量達1.2起。此外,西城、東城、海淀、豐&和通州等地群眾熱情也較高。
杜昕介紹,&&運行以來,北京交管部門對於群眾投訴內容達到證據要求、形成完整證據鏈的577.6萬起投訴線索,依法錄入非現場執法系統;對於未能直接錄入非現場執法系統的重要線索,逐一開展核查取證,確定違法車輛,傳喚當事人予以處罰3.2萬起,其中涉及偽造變造號牌、假牌、套牌等交通違法行為1萬餘起,拘留嚴重違法行為人300餘人。與此同時,對涉及信號燈故障、標誌損壞、標線缺失、護欄移位等交通設施問題,均第一時間響應處置,共修復各類交通設施故障近9000處。
細節不清晰不完整或不能採納
“隨手拍”&&堅持快速高效精準反應,通過系統反饋和專人反饋等多渠道向投訴人反饋處置結果。採納每一起符合證據標準的線索,並對未被&&採納的線索同步發送未採納原因;&&設置的“用戶建議”專欄,迄今已接收6萬條使用建議,&&安排專人逐條答覆。增強與群眾的良性互動,引導群眾更有效地投訴違法行為。
交管部門特別提示大家:根據“隨手拍”&&數據顯示,在交通違法線索未予以採納的情形中,居於首位的是號牌、外觀等細節不清晰不完整的線索。群眾投訴發來的視頻、照片以及裁剪出的照片,應能夠清晰辨認機動車車型、車身顏色、車牌號碼,並能準確反映機動車違法的全過程和所在位置的顯著地理特徵。排名第二位的情形是投訴人在非安全狀態下拍攝的線索。駕駛人不應在駕駛過程中拍攝,騎車人、行人盡量避免在行車道內拍攝,投訴時要優先確保自身安全。第三是拍攝時長不足、證據不充分,從而導致證據無法被採納。此外,在拍攝時,請注意避免洩露投訴人自身面部、&&方式、車牌號碼等個人隱私信息。(記者 王浩雄)
(原標題:北京交警“隨手拍”上線四年收1103萬條線索 “朝陽群眾”熱情最高 人均投訴1.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