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因意外聾啞,他立志學醫圓夢北大!-新華網
2024 08/20 10:44:06
來源:北京大學

爸媽因意外聾啞,他立志學醫圓夢北大!

字體:

  盛夏的微風吹入濮陽

  北大錄取的喜訊也如期而至

  7月25日上午

  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

  終於被送到了王聖銘的手上

  過去十余載的求學路

  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

  從父母因意外失聰的無聲家庭

  到北大醫學

  路雖遠,行則將至

  下一站

  杏林春暖,醫者仁心

  人生的新征程

  從這裡開始起航

  王聖銘收到錄取通知書

  王聖銘與家人合影

  王聖銘與家人合影

  01

  “無聲”家庭

  教會我樂觀與堅韌

  王聖銘出生在河南省濮陽市,就讀於濮陽市一高。他從小在一個“無聲”的家庭中長大。“我爸媽在很小的時候都因意外失去了聽力。當時嘗試了很多辦法都沒治好。”王聖銘回憶道。後來,他們兩人相遇組建了家庭。

  正是因為出生在一個“無聲”家庭,“學醫”對王聖銘而言有着特別的意義。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參與到相關治療中,讓世界上聽不見的人少一些。在自己的願望與家人的支持下,王聖銘最終選擇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專業

  王聖銘坦言,從小到大,父母很少對自己的學習提出嚴格要求,但他對自己是有要求的。

  “我爸媽從來沒在學習方面強求我什麼,也許是因為他們心裏對我有點那種愧疚吧。不過我覺得,我學習要是能好一點,父母以後就能過得好一點。為了給父母創造些更好的生活條件,我也應該多努努力。”

  王聖銘與父親用手語交流

  王聖銘與母親用手語交流

  平時在家裏,王聖銘主要通過手語和爸媽溝通,除此之外,他沒覺得自己的家庭有什麼不同。“小的時候會覺得爸爸媽媽聽不見、不能説話,交流起來可能要比其他人差一點。長大以後,慢慢覺得這其實沒什麼。”令王聖銘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媽媽床前貼的一句話——“其實你是幸運兒”。“這句話我媽媽很喜歡,她就貼在床頭作為一個激勵自己的東西。它曾激勵了我的媽媽,後來又激勵了我。”

  王聖銘媽媽床頭的海報

  王聖銘覺得,媽媽的耳朵聽不見尚且能如此樂觀,自己又有什麼理由覺得自己不幸運呢?

  他説,“我真的挺幸運的,雖然我爸媽不能説話,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他們都很樂觀、很堅強。”

  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王聖銘也逐漸成長為一個堅韌而自驅的人。

  如今,王聖銘的父母在特殊教育學校裏當老師,學校為特殊兒童提供了手語、勞動、數學等課程。王聖銘的父母在其中擔任美術老師。“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電腦和手機裏都存滿了孩子們的畫。”父母用“無聲”的畫筆帶領特殊兒童探索五彩斑斕的世界,一如他們也在用“無聲”的愛與行動澆灌着王聖銘的求學夢想。

  王聖銘媽媽的美術課

  王聖銘爸爸的美術課

  02

  規劃時間、學會取捨

  做最重要的事

  從小到大,王聖銘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從初中開始,他萌生了學醫的念頭,這個想法在高中階段逐漸清晰起來。不過,通往夢想的道路並不總是順利。

  “高三後面的幾次模擬考,我考得都不是很好。我就在想我是不是白學了,怎麼會考得這麼差?”王聖銘回憶起自己的高中,“我總是在數學上出現各種小的錯誤,拉低總分,很沮喪。”

  不過,王聖銘總是在主動尋求應對的方法,不斷調整。在他看來,所謂平衡時間,就是要及時在短板的科目上花更多的時間。因此,他常常把語文和英語的復習時間拿出來分給數學。此外,對錯題的回顧整理他也漸漸學會有所側重、有所取捨。

  王聖銘的各科筆記

  高三期間調整好心態很重要。高中階段,王聖銘覺得班主任對自己的影響很大,給了自己很多心態上的幫助。“如果我一科沒考好,心態沒有及時調整,下次考試考到這科就會緊張,越緊張就越考不好。”因此,每次考試發揮得不好時,他都會和班主任聊聊。“有時候哪一科沒考好,班主任也會來主動找我聊聊。”

  王聖銘與班主任合影

  由於父母的身體原因,王聖銘大部分時間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爺爺奶奶在王聖銘的學習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開家長會、與老師溝通等常常是爺爺奶奶代勞。爺爺奶奶的辛苦,王聖銘都看在眼裏。

  “有一次,我爺爺出去有事,我爸來接我,再把我送到爺爺奶奶家。奶奶怕聽不見我敲門,不敢去床上睡,就坐在沙發上等我,結果坐著睡着了。看到那一幕,我心裏特別感動。”

  王聖銘覺得爺爺奶奶照顧一家人真的很不容易,更想要好好學習,努力報答他們。

  高考當天,爺爺奶奶把王聖銘送進考場。王聖銘回憶道,“進考場的時候,我其實並不緊張,甚至覺得要高考了,很興奮。後來語文沒太答好,才感覺有些緊張。”

  03

  北大醫學之旅

  在期待中啟程

  “我覺得自己和北大有冥冥之中的緣分。”王聖銘提到,他從小就很憧憬北大,感嘆於北大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學術資源。後來,在高中期間,無論是大學參觀活動,還是寒假研學活動,自己都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北大。與北大的多次相遇,讓王聖銘相信,他與北大之間有某種微妙的引力。

  大概十年前,還在讀小學的王聖銘曾到過北大校園,那是他第一次踏入北大的大門。不知是否從那時開始,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輕輕轉動。如今,曾經懵懂的少年即將以北大臨床醫學生的身份,帶着渴望與夢想,再度踏入北大的校門。

  對於即將開啟的北大生活,王聖銘覺得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期待。來到北京後,他想要游覽北京的名勝古跡,品嘗北京的美食,想要找到一方屬於自己的舞&,繼續發展自己的“朗誦”愛好。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夠在北大遇見更多更優秀的人。

  王聖銘的錄取通知書

  醫學是他熱愛的專業,因此他很有信心迎接未來的挑戰,當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在王聖銘看來,讀了臨床醫學,未來就是要當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白衣天使。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醫生?我覺得首先要做到負責任。什麼是負責任的醫生呢?負責任就是充分重視和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時,正如韓啟德院士在《醫學的溫度》那本書裏寫的,‘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愛心、有溫度的醫務工作者,不辜負。患者的性命相托。”王聖銘真誠地回答道。

  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996年,通過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項目論證。2000年,與北京大學合併,

  北大醫學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學科覆蓋醫學門類中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公共衞生和預防醫學、護理學、醫學技術、中西醫結合以及理學、工學、教育學、哲學、文學等門類的部分學科。教學貫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繼續教育全過程。學院路38號醫學校區設有5個學院: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護理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共有6家直屬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4家共建醫院和11家教學醫院,承擔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實習任務,並向社會提供醫療服務。

  北大醫學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為國家醫藥衞生事業培養造就了以屠呦呦、鐘南山、顧方舟等為代表的一批批開專業之先河、創世界之奇蹟的傑出人才。北大醫學秉承全人教育思想,致力於培養基礎紮實、具有人文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醫學領軍人才,培養面向未來的優秀臨床醫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和醫學人文學家。

  北大醫學辦學111年來,始終秉承“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如今,北大醫學接續奮鬥,將努力成為醫學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旗幟,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把“明德為先、厚道為蘊、尚仁為本、出新為常”的北大醫學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接力下去。

  祝賀王聖銘同學圓夢北大

  樂觀、堅韌、勤奮

  是他打開一切大門的鑰匙

  在求學的路上

  期待他繼續

  不待策馬自奔馳

  不待揚鞭自奮蹄

  在通往醫者殿堂的道路上

  披荊斬棘,一路生花

  不斷征服人生新挑戰

【糾錯】 【責任編輯:胡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