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國家級綠色交易所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華網
2024 08/02 17:00:29
來源:北交所

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國家級綠色交易所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字體:

  近日,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張若琰接受了新華網專訪,深入探討了中國碳市場現狀及北京綠色交易所如何在這一領域發揮關鍵作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領航綠色金融,北京綠色交易所再獲國家級定位

  隨着《國務院關於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北京綠色交易所被賦予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新定位,正全力打造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張若琰&&,北京綠色交易所自成立以來,便致力於強化碳定價、碳量化和碳金融三大核心能力,為中國碳市場的規範化、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碳定價方面,作為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平台及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管理機構,其交易量和成交額均居國內前列,為碳市場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後,首日交易即展現出強勁活力。在碳量化領域,北京綠色交易所通過數字化創新,建立了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實現了碳排放與減排的精準核算與動態監測,為多地氣候投融資及雙碳管理平台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碳金融方面,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推動碳金融産品創新,如配額回購融資、碳資産質押融資等,並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碳e貸”等綠色貸款産品,進一步促進了碳市場的金融創新與發展。

  碳市場“雙輪驅動”,北京經驗引領全國

  中國碳市場歷經十餘年發展,主要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制碳市場)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自願碳市場)組成。張若琰&&,兩者雖各有側重、獨立運行,但又在功能上互補銜接、信息上互聯互通。

  張若琰指出,在強制碳市場方面,交易産品主要為碳排放權配額,包括地方碳配額和全國碳配額。其發展歷程遵循了“試點先行、總結經驗、全國鋪開”的穩步推進策略。2013年以來,北京等七省市的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繼開市,特別是北京碳市場,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運營,現已形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市場規範”的區域性碳交易市場。不僅有效促進了北京市碳排放的降低,更為全國碳市場和各地低碳城市建設貢獻了“北京經驗”。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其規模之大、覆蓋範圍之廣,已躍居全球首位。

  談及自願碳市場,張若琰強調,這是全國碳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願碳市場不僅為控排單位提供了完成履約義務的途徑,實現了全國碳市場對減排主體的全面覆蓋,還創造了豐富的綠色市場機遇,對各行業市場主體具有深遠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加強碳市場的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自2023年以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為市場的規範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國家認監委於今年6月7日發布了首批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機構,保障市場有序運行的制度規則正逐步完善。

  北京綠色交易所多維賦能ESG生態體系建設

  近年來,ESG作為充分關注環境、社會、治理等非財務因素的發展理念和可持續實踐,受到國內外主管部門和標準機構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日趨嚴格。

  隨着國際相關準則的發布,以及國內銀保監會、國資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多項政策&&,ESG的規範化、標準化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這些政策不僅要求企業加強ESG信息披露,還促使金融機構將ESG納入風險管理,推動了ESG生態體系的快速發展。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響應,從標準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開展ESG能力建設、培育完善ESG服務生態四個方面全面布局,為ESG的普及與實踐貢獻力量。

  張若琰指出,交易所不僅參與了多項ESG團體標準的制定,還開發了企業ESG信息管理和披露系統,解決了市場參與者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痛點。此外,通過舉辦ESG專題培訓課程,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為ESG生態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張若琰強調,構建良好的ESG生態體系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通過優化完善人才、信息、資金、中介等ESG生態體系要素,可以促進ESG的産業化、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在積極發揮平台作用,與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合作,共同打造功能齊全、透明高效、持續發展的ESG服務生態圈。

  展望未來,張若琰&&,北京綠色交易所在各級主管部門、北京國資公司以及北京産權交易所的指導支持下,持續完善碳定價、碳量化、碳金融三大核心能力,朝着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目標不斷努力,為北京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楊懿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