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查收!昌平這四條明文化研學路線→-新華網
2024 06/25 10:29:41
來源:昌平區委宣傳部

請查收!昌平這四條明文化研學路線→

字體:

  近幾年,研學活動掀起一陣熱潮,昌平文旅集團深度挖掘旅游景區的文化底蘊,結合昌平區鮮明的文化特色計劃推出四條精品研學游路線。跟着小編提前了解下吧

 線路一:追溯昌平之源 探尋千年文脈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是元代京杭大運河最北端水源,是千年運河的水源承載地,其中白浮泉是白浮甕山河引水工程的源頭。

  作為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以白浮泉歷史文化遺産為基調,串聯長流惠澤、龍泉漱玉、山水清音等景觀節點。

  九龍池池壁用花崗岩打造而成,九個石雕龍首嵌入池壁,有泉水從九個龍口中涌出,因水流出處有九個龍頭取名九龍池,又有“九龍戲水”、“九龍噴玉”之稱。

  公園游覽路線推薦

  您可通過龍山南&&口游覽運河源—龍泉禪寺(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展)—讀泉圃—都龍王廟—鷺影&—聆泉處—白浮泉遺址等景觀節點,感受京杭大運河引水段最北端的水利科技、漕運文化、文學藝術、民俗文化、園林文化的游賞體驗。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中國現存的最大的木構大殿——祾恩殿是長陵的主要建築,祾恩殿,原稱"享殿",嘉靖給更名為"祾恩殿"。"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極之恩"意。

  穿過內紅門,欞星門,明樓,石五供,登上明樓便可以俯瞰整座陵園,深度感受明朝皇家陵寢的雄偉與壯觀。

  明十三陵定陵,是明代的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寢,當年耗費白銀800萬兩,歷時8年耗費數萬人工建造而成;1956年國家考古隊開始有計劃地發掘定陵,尋找地宮入口,1957進入地宮,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寢被發掘,1959年9月30日在定陵原址建立博物館,郭沫若同志題寫館名"定陵博物館"。

  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游人參觀。

  

  明朝推崇“厚葬以明孝”的封建禮制,故明朝的帝王陵墓不僅有規模宏大的地上建築,還有仿製皇宮內廷建築的地下玄宮和眾多的隨葬物品,因此定陵既是一座古代帝王陵墓的博物館,又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

 線路二:實踐前沿技術 賡續傳統文化

  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北京御筆坊文化園

  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在北京市垃圾處理中承擔着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阿蘇衛焚燒廠於2019年正式投運,徹底實現了昌平區原生垃圾零填埋。

  依託阿蘇衛循環經濟園項目,在焚燒廠內建設了阿蘇衛科普宣教展廳,通過對外開放參觀的形式,進一步推進垃圾處理環保理念。展廳分為中廳、南廳和北廳,建築面積約1200㎡。

  

  在北京御筆坊文化園內,還有一間毛筆博物館,集中展示了毛筆文化知識、相關典故、毛筆産品及其發展演變歷程。文化園的二樓是毛筆製作展示區域,展覽着多種毛筆原材料及動物標本,市民可以參觀、體驗毛筆的製作工藝流程。

  線路三:重溫革命歷程 傳承紅色基因

  十三陵水庫+十三陵抽水蓄能電廠+中國航空博物館

  十三陵水庫位於昌平區北部十三陵鎮東部的溫榆河支流東沙河上游,因其位於明十三陵附近,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為其題名“十三陵水庫”。這不僅是昌平最著名的水庫,也是全國最著名的水庫之一。

  沿水庫西路前行即可到達十三陵水庫,以山為背景,石橋、涼亭加之湛藍的水,微風吹過,這景象一不小心讓人醉了心。

  

  昌平十三陵水庫以風景優美聞名,水庫沿岸一路美景,周邊特色民宿眾多。

  明十三陵景區,有一座我國開工建設較早、首都電網唯一的大型抽水蓄能電廠——國網新源北京十三陵電廠。它背靠蟒山,既是攔洪灌溉的水庫,也是蓄能發電的電網“穩定器”。彈指一揮,數十年間,十三陵電廠歷經風雨,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北京貢獻力量。

  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於1974年開始規劃選址,1995年並網發電,作為擔負北京地區調峰和緊急事故備用電源,十三陵電站承擔着十分重要的職責,被譽為“點亮首都北京的最後一根火柴”。

  中國航空博物館坐落在北京昌平大湯山腳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對外開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館、亞洲最大的航空珍品薈萃地。館藏270余架飛機、99架國家文物飛機、近萬件航空文物,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躋身世界前5位的航空博物館。

 線路四:感受長城精神 觸摸歷史長河

  居庸關長城+永陵或思陵等未開放陵寢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相約居庸關長城,感受長城的江山錦繡、起伏奔騰。作為燕京八景“居庸疊翠”的所在地,這裡的景色盪氣迴腸,內涵豐富精妙。

  2月4日,2024明文化論壇籌備會啟動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明文化專項基金捐贈頒證儀式舉辦,標誌着活動貫穿全年的2024明文化論壇籌備工作正式開啟。

  據悉,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目前正在考慮思陵和永陵的開放,邀請相關專業機構做好文物保護修繕方案和周邊環境整治方案,以及展覽展示內容。預計今年年底,思陵將開放,永陵有望在2025年開放。

  晚上入住景區周邊酒店、民宿,或者選擇居庸關露營觀星,後續爭取開發更多路線,以豐富研學內容。

【糾錯】 【責任編輯:孔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