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 28日,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旁的北京奧運博物館,“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奧運文化傳播之路”主題展覽正式對外展出。一枚枚奧運徽章,一個個吉祥物毛絨玩具,一款款奧運特許商品,讓觀眾仿佛又回到了這些特許商品所代表的奧運賽事中。

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2016年裏約奧運會、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0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再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北京華江文化集團連續取得了六屆夏奧會、三屆冬奧會以及兩屆青奧會的特許經營權。
本次展出的內容全部是華江集團的作品,共2萬餘件。這些商品是從華江集團10多萬件作品中挑選出來的一部分。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展示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企業以奧林匹克運動這一獨特渠道,擁抱世界、走向世界、被世界了解認可的歷程。

據悉,本次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將持續至今年的10月28日。作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巴黎奧運會特許商品也亮相併發售,北京奧運博物館一層和奧林匹克中心區北京禮物店設有巴黎奧運會特許商品銷售專區。

在北京冬奧會之後,吉祥物“冰墩墩”變身“兔墩墩”“龍墩墩”,重新回歸國人視野。其實,歷屆奧運會舉辦之後,諸如吉祥物、會徽等都會成為奧林匹克歷史知識産權的一部分,鮮有再更新設計吉祥物的案例。如果舉辦城市想在賽事之後繼續對奧運相關特許商品進行授權經營,則需要由其所在地的奧委會與國際奧委會協商,由企業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所在地奧委會“准入”,各方達成一致之後,才可以在該奧委會轄區繼續進行生産、銷售。

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於再清&&,在北京冬奧會之後,“吉祥物”等奧運文化遺産能夠持續保持市場熱度,背後離不開像華江這樣的企業孜孜不倦的付出。
“在北京冬奧會之後,華江集團以奧林匹克歷史知識産權市場開發的方式,將奧運文化遺産重新注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創意讓‘冰墩墩’持續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於再清説。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通過視頻&&,國際奧委會重視與華江集團的合作,這不僅僅是因為華江集團對奧林匹克歷史知識産權的充分利用,更是因為華江集團將歷屆奧運會的文化帶到了中國。“體育從來不限於體育,體育的使命是作為橋梁,串聯起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

作為華江集團的創始人,陳紹樞不無感慨地説:“回首華江文化二十一年來的創業歷程,我們真所謂‘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曆盡千辛萬苦’。”在這一過程中,華江集團積極與國內外高等藝術設計院校及世界級藝術家合作,不斷提升産品藝術品質和文化內涵,同時也用客戶高標準的要求來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完善産品鏈國際化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