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遺館裏遇見活態敦煌之美-新華網
2024 05/20 09:15:51
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非遺館裏遇見活態敦煌之美

字體:

  游客參觀“花開敦煌——常沙娜從藝八十年藝術與設計展”。記者 白繼開攝

  五月的京城夏花正盛,而在非遺館裏,千年敦煌藝術之花吸引着游人紛至沓來。“花開敦煌——常沙娜從藝八十年藝術與設計展”正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展出,5月18日適逢國際博物館日,不少市民走進展廳,領略敦煌藝術之美,感悟敦煌守護人的匠心。

  逛展覽探尋敦煌藝術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花開敦煌”展廳內人頭攢動,人們或駐足欣賞,或低聲交流,都沉浸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此次展覽共計展出400余件展品,匯聚了常沙娜先生從藝八十年來的臨摹壁畫、花卉寫生、建築裝飾圖案設計等代表性作品和信札、手稿等珍貴實物。

  “我非常喜歡敦煌的紋飾,所以這次看到這個展覽就馬不停蹄地來了,現在參觀完非常激動,敦煌紋飾真的太美了。”汪女士興奮地説,來看展的孩子們也被敦煌紋飾的精美絕倫震撼,“常沙娜先生一生臨摹了很多經典的敦煌石窟壁畫,我和孩子想記錄下來,回家進行臨摹和學習。”

  展覽現場,以敦煌藻井圖案為靈感設計的絲巾、源自敦煌卷草紋手稿的首飾等兼具實用和審美的雙重特性,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看,這裡面還有隱藏的圖案設計!”在展出的“絲路祥瑞”敦煌主題紀念券前,不少孩子用展櫃旁的紫光燈對紀念券進行照射,就可以看到其中印刷的精美紋樣。

  零距離體驗非遺技藝

  在非遺館,親近敦煌藝術不止於一飽眼福,市民還可以走進非遺手作體驗區,參與敦煌石粉彩繪技藝壁畫臨摹、景泰藍製作技藝點藍工藝體驗,進一步深入了解絲路文化,感受敦煌圖案設計之美。

  從線描到調製顏料,再到敷色繪製,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張先生與孩子一起在泥板上繪製出一幅精美的敦煌壁畫作品。敦煌石粉彩繪技藝歷史悠久,已被列入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臨摹體驗課是一個讓孩子了解敦煌文化特別好的機會。”張先生説,“看完展覽後,孩子對敦煌文化非常感興趣,臨摹體驗課剛好可以讓他加深對壁畫製作技藝的理解。”

  另一邊,景泰藍製作技藝點藍工藝體驗區也吸引了眾多體驗者。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製作技藝包括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多道工序。參與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琺瑯釉料細緻地填入銅絲空隙中,最終製作出古色古香的九色鹿景泰藍圓盤作品。

  以文創助“燃”非遺國潮

  活態的敦煌文化,在守正創新中越來越貼近人們的消費生活。在展館B1層,一件件匠心美物讓非遺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向人們展示了非遺資源活化利用的無限可能。

  步入“文創郵局”,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不僅有明信片、冰箱貼、盲盒、挂件等常設展相關的文創産品,還有敦煌壁畫挖掘考古盲盒、敦煌系列永恒筆等帶有敦煌元素的文創産品。工作人員介紹,未來這裡還會增加更多敦煌元素的文創産品,供游客挑選。

  在“文創郵局”前方,還擺放着一張長桌,上面鋪滿了各式各樣的印章和印泥,其中有不少鎮館之寶的印章。游客紛紛挑選自己心儀的印章,小心翼翼地蓋在文創蓋章集上。每一次蓋章都像是游客與展品的一次親密接觸,加強了他們與非遺的情感連接。“我的集章冊已經蓋了很多枚印章了,感覺沉甸甸的。”市民林女士説,她已在期盼著奔赴下一次文化藝術之約。(記者 王廣燕)

  (原標題:非遺館裏遇見活態敦煌之美)

【糾錯】 【責任編輯:胡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