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中國證券報》22日刊發文章《改革向前 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可期》。文章稱,920代碼號段功能正式上線啟用,標誌着北交所市場建設完成重要一步;做市商持續擴容,助力提供市場流動性;加緊開發更多指數産品、ETF産品等,滿足多元化資金配置需求;優化與新三板一體發展制度安排……北交所持續推進改革的信號明顯。
接近監管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被稱為“深改19條”)部署的改革舉措將在新的政策框架下統籌推進。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在新“國九條”政策框架下,北交所將借助政策東風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推動市場生態健康發展,北交所公司估值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近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參加“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首都金融高質量發展”調查研究時&&,推動高質量建設北交所向更高水平邁進,切實抓好深化改革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改革進行時
4月22日,北交所正式上線啟用920代碼號段功能。這是北交所落實“深改19條”的又一關鍵舉措,有利於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辨識度,方便投資者搜索、交易上市股票。
“啟用920代碼號段屬於小改變、大影響。”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從市場建設層面來看,統一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碼開頭,會帶來集群效應;同時,對齊滬深上市股票代碼規定,彰顯北交所作為第三家交易所的地位。”
北交所做市商擴容工作穩步推進。證監會網站顯示,2023年9月以來已有7家證券公司提交申請增加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核準的申請材料。其中,財信證券、首創證券、國元證券3家申請材料證監會已受理,另外4家已收到證監會材料補正通知。此外,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已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資質的中泰證券近日完成《經營證券期貨許可證》換發,並已向北交所提交開通做市交易權限申請,計劃於近期展業。中泰證券加入後,北交所做市商將增至17家。
北交所存量做市商展業積極。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3月底,北交所做市股票達100隻,市值覆蓋率為55.48%。伴隨新增做市商逐步入場,做市覆蓋面將進一步提升,推動做市制度持續發揮提供流動性、平抑波動性的積極效應。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深改19條”發布以來,北交所強化組織部署、緊抓改革實施,已累計落地改革創新舉措17項。這些落地舉措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優化企業上市安排。明確連續掛牌新三板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取消發行底價安排,降低企業發行上市成本。
二是完善投資交易機制。支持科創板投資者直接參與北交所股票交易,推動&&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制度;在今年年初推出混合做市交易和融資融券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做市商隊伍,拓寬融資融券標的範圍,調降交易經手費,推動各類資金入市,提升市場活躍度。
三是豐富市場産品功能,以承接企業債為契機推出北交所信用債業務。今年一季度,北交所公司債發行規模為24.8億元。
四是加強多層次市場互聯互通。修訂轉板指引,建立轉板預溝通機制,優化新三板分層機制,實現三四板制度型對接,與18家區域性股權市場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落地公示審核、綠色通道制度。
五是探索普惠金融實踐。提高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北交所業務專項加分上限,推動發布公募基金行業倡議書,提升行業機構參與積極性。
六是推進制度型開放。與港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建立“北+H”兩地上市安排,且有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了兩地上市計劃。
專家&&,“深改19條”基於北交所市場特色定位,聚焦市場建設重點難點問題,全面考慮了企業、投資者、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當前與長遠需求,從上市發行、投融兩端、生態建設等多角度系統性發力,進一步賦能創新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流動性是交易所活力的關鍵指標。“深改19條”發布後,北交所市場流動性改善相對自身和其他板塊都有很大進步。2023年11月至12月,北交所步入系統性重估階段,成交量和換手率等數據明顯衝高。隨着A股市場情緒回落,北交所進入合理估值中樞區間。近一個月,北交所日成交額在50億元上下波動。
改革須久久為功。“‘深改19條’的推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協調和改進。只要相關政策措施能夠得到有效執行,並且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化,北交所的高質量發展和市場生態建設藍圖都將逐步實現。”諸海濱説。
涌現新機遇
“《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或新“國九條”)為北交所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拓展了更大空間;同時,由於北交所歷史包袱輕,推進增量改革的空間更大,改革的邊際效果會更顯著,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投資者信心。”灤海資本董事長高鳳勇&&。
在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看來,新“國九條”為北交所高質量發展帶來較大的市場機遇。他説,“對於發展階段偏早、規模較小,凈利潤在四五千萬元左右,且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而言,北交所可以切實助力這些企業發展。”
從更大視角把握“深改19條”與新“國九條”的關係尤為重要。申萬宏源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認為:“市場認為本輪改革重心在滬深,北交所改革慢於預期。實則不然,本輪改革的系統性更強,北交所理順定位須先行。”
目前&&的文件體現了兩大變化趨勢。首先是監管更統一。“北交所幾乎同步了滬深交易所的所有嚴監管措施,包括收緊上市審核標準以及減持限制、鼓勵分紅、加強退市等規則。從歷史上看,北交所對申報企業進行分拆上市、關聯交易、客戶集中、同業競爭、研發資本化、業績波動較大等情況的包容度較高,預計未來將同步收緊,進一步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劉靖説。
其次是市場特色更鮮明。劉靖&&,“北交所在近日修訂的規則中加強了‘符合定位’的規定,預計今年&&定位方面的細則會是重中之重,北交所或進一步加強‘專精特新’定位,讓北交所的資産特色更鮮明,凸顯市場的獨立性。”
高質量發展是主線。諸海濱&&,“新‘國九條’直接涉及北交所的內容不多,這是因為‘深改19條’對北交所的高質量發展已有詳盡規劃。一方面,都強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包括嚴格准入、提高板塊屬性、注重投資者回報、嚴格退市處罰等。另一方面,新‘國九條’間接有利於北交所市場的高質量建設。北交所對創新型優質中小企業的吸引力將增強。”
“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主旋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資本向價值投資回歸,對北交所而言是重要機遇。北交所有好的價值投資土壤,挑戰在於怎麼有效增加好公司的供給,這可能需要在發行審核環節對優秀公司給予更高包容度。”指南基金董事長王軍國&&。
加強監管一脈相承。“新‘國九條’文件名中有三個關鍵詞:強監管、防風險、高質量發展。‘深改19條’在內容和舉措上與之相輔相成。北交所以更包容、更普惠的機制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要在防範造假、防範操縱、把好入口關等方面做得更好。”高鳳勇説。
值得關注的是,北交所本次修訂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審核規則時特別突出審核主體責任,明確要求把防範造假、欺詐發行擺在發行審核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審核問詢針對性,加大現場督導,提請現場檢查充分核驗財務真實性。同步修訂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和並購重組委員會管理細則》進一步強化委員履職把關要求。
市場新期待
新“國九條”分階段提出了資本市場發展目標,擘畫了一幅令人振奮、催人奮進的發展藍圖。“深改19條”分別勾畫了北交所3到5年、5到10年兩個階段的發展願景。北交所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受訪人士對北交所高質量建設滿懷期待,穩定市場預期被普遍關切。“改革需要穩中求進,‘深改19條’明確了改革方向,但落實需要時間。920代碼的推出是個好信號,標誌着北交所改革邁出重要一步。”王軍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是改革的核心內容,期待轉板制度早日落地。”
“假以時日,北交所會是一個成熟、穩定且有吸引力的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持,為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機會。從短期看,期待加快落地北交所ETF基金産品,通過直連機制引入更多優質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等基礎制度,加強與滬深交易所的互聯互通,強化市場定位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等。”諸海濱説。
廣東力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繹希望北交所加快推進更多公募基金入市。這有利於北交所市場走向成熟和穩定。
新“國九條”提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舉措包括: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並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更好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提升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投資靈活度。
記者了解到,除了積極推動更多境內外指數公司將北交所公司納入相關指數成分股,北交所將加緊研究、開發、儲備更多指數産品、ETF産品等,滿足多元化及中長期資金的配置需求。
近期,部分“聰明資金”逆勢加碼布局北交所。比如,北交所首只ESG股權投資主題基金成立,基金規模3億元;指南略遠基金成立,主攻北交所優質企業。
立足當下,高鳳勇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希望監管加強引導,尤其是針對游資炒作、小作文不斷等現象。二是堅守市場定位,用案例打消市場對北交所暢通轉板機制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