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的地磁暴現象引發社會關注。何為地磁暴?地磁暴對人類究竟有何影響?專家對此進行了解答。
專家&&,地磁暴是指在太陽爆發活動中,因高速的日冕拋射物質攜帶着太陽磁場衝擊地球,對地球磁場産生劇烈擾動的一種現象。該現象會干擾衛星信號和地面通信,影響深空探測和航天活動,通常不會對人類健康産生影響。
“地磁暴本質上是太陽爆發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何建森教授説,太陽活動體現為太陽磁場的周期性變化,其周期一般為11年。2024年處於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也是太陽黑子“大年”,會産生太陽爆發活動,即太陽上的能量釋放。
據介紹,太陽爆發活動對地球有三重衝擊:一是電磁輻射,二是高能粒子流,三是日冕物質拋射。其中的日冕物質拋射,可將數以億噸的太陽物質,以每秒數百千米的高速度拋離太陽表面,一到兩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地球,並形成巨大衝擊波,其攜帶的太陽磁場,會引起地球磁場變形和擾動,從而形成地磁暴。
“這三重衝擊的總能量巨大,即便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衝擊地球,對地球影響也非常大。”何建森説。
圖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2014年6月10日太陽爆發X級耀斑的照片。(新華社/美聯)
中國氣象局發布信息稱,在地磁活動影響下,空間站可能因大氣拖曳造成軌道高度下降,衛星導航設備的定位誤差增大。
清華大學天文係副教授蔡崢解釋,地磁暴可能會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從而干擾地面通信和衛星信號,這可能影響導航衛星系統的精確度,以及手機和衛星電視的信號質量。同時,強烈的地磁暴可能會對電力傳輸系統産生影響,增加輸電線路的電流負荷,有時甚至可能導致變壓器或其他電網設施損壞,引起電力中斷。
何建森説,地磁暴對地球的影響不單是磁場擾動,還包括電場擾動以及對地球空間的電流體系産生影響。而大量能量耗散在地球空間,加熱地球大氣,進而使大氣向更高空間擴散,會對空間站和航天器形成更大飛行阻力,也會對衛星的軌道飛行狀態産生干擾。
圖為2012年7月美國觀察機構觀測到的太陽形象。(新華/歐新)
有人擔心,地磁暴是否會影響人類健康和安全。專家&&,地磁暴通常不會對人類健康有影響,對現代常用的電子通信産品的干擾也非常小,但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宇航員們可能會受到地磁暴更多影響。
此外,強烈的地磁活動還可能會影響動物的遷徙和導航能力。例如,信鴿借助地磁感應等導航飛行,地磁暴會干擾信鴿尋找方向,導致信鴿歸巢困難。為此,中國氣象局也建議信鴿玩家這幾天盡量減少不良天氣條件下以及遠距離的司放活動。
除了不利影響,地磁暴還有一個“美麗”的“副産品”,就是極光。地磁暴期間,帶電高能粒子從太空沉降,被地磁場導引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高層大氣中的原子碰撞釋放能量,就産生了發光現象。
圖為2024年2月14日凌晨在冰島南部小鎮塞爾福斯拍攝的極光。新華社記者李穎 攝
因此,地磁爆發生時,喜歡極光的朋友也可以去“追追光”。“雖然極光常見於高磁緯地區,但如果地磁暴特別強,極光發生的範圍也會擴大,尤其2024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年,是很好的追光期。”何建森説。
策劃:劉心惠
記者:魏夢佳
編輯:朱舜、何曉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北京分社聯合製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