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隻東方白鸛在冰面上覓食,近處的蘆葦叢中有多只蒼鷺。(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供圖)
科研監測人員日前在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開展鳥類調查時,驚喜地發現了4位熟悉的“客人”——“鳥界國寶”東方白鸛。這是自野鴨湖2013年首次監測到東方白鸛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也是北京市近十年來監測數量最多的一次。
12日16時許,4隻東方白鸛從南邊飛來,降落在野鴨湖濕地的蒼鷺繁殖地。“大長腿”、黑白相間的羽毛、長而粗壯的喙……透過望遠鏡,科研人員很快認出這就是東方白鸛。它們落腳在蘆葦蕩掩映的冰面上,與不遠處的蒼鷺和諧共處,時而展翅翱翔於藍天,時而在水中嬉戲捕食,潔白而優雅的身姿在蒼鷺群中格外顯眼,監測人員趕緊拿起相機,記錄下這珍貴的畫面。
東方白鸛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少見的旅鳥,因繁殖分佈區域狹窄,野生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瀕危等級,擁有“鳥界國寶”之稱。
“2013年,野鴨湖首次監測到過東方白鸛,但當時只有零星一兩隻,沒想到時隔11年,一下子來了4隻。”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工作人員方春很興奮,“東方白鸛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被看作濕地環境質量優劣的標示,今年它們再次選擇野鴨湖濕地作為遷徙途中的‘休息站’,證明了這裡生態環境在不斷向好。後續我們會開展持續監測,時刻了解它們的動態。”
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國際鳥類遷移路線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中轉驛站,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植被資源,是重要的“候鳥機場”。
今年2月底開始,一些雁鴨類的候鳥便陸續來到野鴨湖,有的在野鴨湖濕地停留一段時間,有的選擇在此安家繁衍。目前,已監測到東方白鸛、白頭鶴、白枕鶴、灰鶴、大天鵝、小天鵝、赤麻鴨、綠頭鴨等鳥類落腳,預計遷徙高峰期將持續至4月中旬。(記者 李瑤 通訊員 李楠)
(原標題:東方白鸛時隔11年再臨野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