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進家站 答好賦能基層治理“關鍵題”-新華網
2024 01/18 15:37:25
來源:北京日報

人大代表進家站 答好賦能基層治理“關鍵題”

字體:

  這些年,遍佈全市的代表之家和代表聯絡站,都挺忙。

  從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到徵集市區人大常委會立法監督議題;從聽取城市更新、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的立法建議,到“雙減”、院前醫療急救等執法檢查組來找問題、聽訴求……在這裡,反映大事小情的市民群眾,耐心傾聽的人大代表和答疑解惑的政府部門,通過一場場直接見面,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宏大敘事增添了更多“煙火氣”,也與接訴即辦同向發力,幫助群眾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共同作答賦能基層治理的“關鍵題”。

  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在人代會閉會期間開展活動的重要陣地,更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密切&&群眾,發揮代表作用嵌入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

  規範化、全覆蓋建好家站只是開始,常態化、有活力的用好家站,充分發揮制度效能,才是關鍵。

  人大代錶帶着立法監督議題來到代表家站聽建議、解難題,讓接地氣冒熱氣的基層聲音直通決策過程,同時凝練履職議題,形成高質量的建議轉交政府部門辦理。自上而下的“聚民意”“聚民智”和自下而上的提問題提訴求在代表家站實現了雙向互動。

  海淀區上地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開展“進家站見選民”代表&&選民月活動。 上地街道供圖

  規範化建好用好家站

  代表依法履職有&&有載體

  “積極服務代表依法履職、更好發揮代表作用”是市人大常委會為代表家站劃定的職能定位,背後靠的是高標準、規範化的制度建設和依法有序、充滿活力的履職活動。

  加強頂層設計,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全市代表家站的規範化建設。

  本着因地制宜、集約高效、就近就便的原則,如今,全市各區在街道、鄉鎮設立代表之家345個,在社區、村和選區設立代表聯絡站2590個,1.6萬多名四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家站,實現了行政區域全覆蓋。

  東城區建立“四個定期”活動機制,確保家站活動規範化常態化;密雲區提出“五個有、五公開、五到位和五定期”來完善建設和開展活動,切實把家站陣地築牢用好;大興區為每個鎮街配備專職人大工作人員,確保每個“家”有負責人,每個“站”有站長……

  為了離群眾再近一點,很多區不僅將家站建在街鎮、村居、社區,還向企業、園區、樓宇和商場延伸,一些&&點乾脆建在代表的工作地或居住地。

  代表之家和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只有活動常有、代表常在、群眾常來,才能真正打通“橋”、連上“心”。

  如今,代表進家站的活動也更加制度化。結合北京城市“大基層”特點,全市各級人大積極探索“月進站、季回家、年述職”的閉會期間履職制度,即代表每月帶着市、區人大立法監督議題“進站”&&群眾、聽取意見,每季度帶着問題“回家”學習充電、提升能力,每年帶着履職成績單向原選區或選舉單位述職、接受監督,代表進“站”入“家”,讓各種利益訴求競相表達,進而合理平衡,最終取得民意“最大公約數”。

  真實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

  打通密切&&群眾“最後一公里”

  密切人大常委會同人大代表的&&、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遍佈全市街道鄉鎮的代表家站,不僅為代表履職提供了陣地,為群眾“沉浸式”民主參與提供了&&,也成為密切“兩個&&”的有力抓手。

  從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物業管理條例制定修訂開始,凡是關係百姓日常生活的法規草案都開始走進代表家站,全方位聽取立法建議。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執法檢查中,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走進家站,徵求了六千余位市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如今,人大代表進家站察民情、聽民聲,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成為常態,越來越多來自基層的聲音直達各級決策層,越來越多的群眾意見轉化為黨委和政府的重大決策。

  以代表之家和代表聯絡站為依託,各區人大,街工委、鄉鎮人大各展所長,不斷催生出密切&&群眾的新經驗。

  在大興區瀛海鎮的代表聯絡站,一塊人大代表“亮身份”的公示板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上,除了區鎮兩級人大代表的姓名、職務、照片、&&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居民還能直接掃描二維碼,選擇代表並線上提交問題,就會得到家站的回應。

  在海淀區甘家口街道,家站“跑”進社區成了代表履職常態。既是街道幹部,也是家站聯絡員的段紅艷從社區網格化管理中得到靈感,將13個選區選出的25位區人大代表一一“編”進社區,形成了“街道工委書記負總責+24位代表與24個社區結對”的局面,推動人大代表進社區、近人民,確保群眾的每一次訴求都能得到回應。

  密雲區深入開展“三級人大代表&&選民”活動,不到一個月時間,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1130餘人走訪&&選民群眾1.2萬餘人次,匯總形成鄉村振興、安全生産、城市更新等方面共70余件人代會擬提意見建議。

  代表們一次次走進家站,在與群眾的“面對面”中有效激發了履職的熱情和動力,一場場熱烈討論也打破了人大工作的“神秘感”,法律程序與民意基礎兼顧,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可感可知。

  代表履職融入基層治理

  與接訴即辦共同跑出為民服務新速度

  曾經,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立法時,通過全市代表家站&&徵集立法意見,為這部“為民服務法”站穩人民立場、匯集民意民智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愈加完善而有活力的代表家站,與接訴即辦改革互為補充、互相助力,共同將目光放在人民群眾所思所盼之處,為民解憂、為民辦事。

  在當選順義區人大代表之前,繩桂玲已經做了十幾年的社區工作。同樣是為群眾解難題,人大代表和社區書記兩個身份,有什麼不同?

  “自從有了12345,大家反映問題的渠道更加暢通了,如果代表建議還總是提哪個地段的路燈不亮、哪個地方的信號燈缺失這些‘瑣事’,含金量就沒那麼高了。”

  和繩桂玲一樣,不少代表工作在街道社區一線。在家站聽到群眾訴求為“未訴先辦”提供了途徑,垃圾桶設置不合理、私家車亂停、文化設施不夠等問題,不出社區,在家門口就能為群眾排憂解難。

  同樣,社區規劃、路權歸屬、公交線路……這些單靠社區、街道解決不了的“要緊事”,就成了繩桂玲提出代表建議的履職議題。

  正如繩桂玲所言,代表們走進家站積極履職、聽取意見成為了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的有益補充,共性訴求、傾向性問題的辦理也催使代表以更寬的視角、更高的站位,提出更加高質量的意見建議。

  在東城區東四街道代表家站,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街道領導、責任規劃師、物業經理、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給“美麗院落”改造出謀劃策,擦亮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底色。

  在豐台區東高地街道,代表家站裏的“人大代表在傾聽”活動,把居民反映的問題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辦理清單、反饋清單,在推動爬樓機安裝、便民終端機落地、優質教育資源引入中回應着民生關切。

  西城區展覽路街道在人大代表和代表家站努力下,鍥而不捨推動破解管網改造難題,幫助224戶500余名居民告別發黃飲用水。

  從房前屋後的“身邊事”,到公共服務的“大民生”,代表履職融入基層治理,與接訴即辦工作互為助力,共同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得到系統化解決,精治共治法治煥發新的活力。(記者 高枝)

  (原標題:人大代表進家站 答好賦能基層治理“關鍵題”)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