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數字教育與數字教研共同體建設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記者從日前在京舉行的首屆數字教育與數字教研共同體建設研討會上獲悉,全國首個數字教研共同體在京成立,目標是在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引領下,推動數字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推進數字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教育教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由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專題中心等主辦,來自全國10余個省區市的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科研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及專家學者等圍繞“數字教育教學研究共同體建設”展開研討。專家認為,隨着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實施,各地實踐探索豐富多樣,教育新樣態更迭涌現,更離不開有效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飛速發展。近年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面實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上線啟動,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
“數字科技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教育數字化是世界各國人才培養的共同命題和挑戰。”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江嵩説,教育數字化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內容,是我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專題中心主任張廣斌認為,當前數字教育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迫切需要數字教育學理論建設,推動數字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雙向互促、良性互動。
據介紹,數字教研共同體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以教育教學實踐為載體、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的協同創新&&。建立數字教研共同體有助於促進個性化學習,實現因材施教,推動數字教育教學研究,優化教育教學管理,拓展交流合作。“數字教研共同體在彌合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張廣斌説。
會上成立首個數字教研共同體。(主辦方供圖)
“數字教育是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産物,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場域。”北京市海淀區委教工委書記兼區教委主任杜榮貞説,數字教育不僅可以拓展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還可以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數字教研共同體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認為,建設數字教研共同體需要匯聚高校、教科研院所、數字化公司和中小學等廣泛的研究力量,探索數字化時代教育教學研究新路徑、新模式。
專家&&,數字化作為杠桿,正撬動教育整體變革。
據了解,“數字教研室”是當前數字教育教學研究的新型組織形式,是數字技術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最小專業化單元。山東省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劉慶華介紹,數字教研室是新的教研形態,它把數據作為關鍵要素,推動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
會上還發布了《數字教研共同體北京共識》,專家認為數字教育教學研究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匯聚各方力量,依託數字教研共同體推動實踐創新,加快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記者:史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