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上演京味兒《茶館》 學生探秘北京曲劇幕後-新華網
2023 12/05 08:37:48
來源:北京日報

北大上演京味兒《茶館》 學生探秘北京曲劇幕後

字體:

  12月3日,北京曲劇《茶館》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 記者 和冠欣攝

  “四九城聞名的裕泰老茶館兒,大方桌兒、寬條凳,燙金對聯兒……”12月3日晚,北京市曲劇團在北京大學演出經典劇目《茶館》,京腔京韻引發台下掌聲不斷。演出前,北大京昆社學生社員探訪後&,了解化裝、道具等幕後工作。這也是“‘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中“戲聚高校 佳作有約”項目的重要活動。

  18時許,演出前90分鐘,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舞&上,“裕泰茶館”開張,幾方八仙桌錯落擺放,靜候幾位特殊“茶客”。“大家千萬不要放過任何細節,有些是觀眾席上看不到的。”在北京市曲劇團演員隊隊長趙浩博的指引下,學生們穿過昏暗的後&走廊,走上舞&。

  “這碗‘爛肉面’是茶館裏的招牌。”趙浩博邊説邊端起一碗道具面——麵條根根分明,肉鹵在燈光下泛着油光。

  “真能以假亂真,仿佛都能聞到肉味兒。”學生趙潤濤湊到跟前細瞧,笑着和同學分享感受。

  趙浩博説:“這碗麵是1998年製作的道具,仍在演出中使用。一碗麵,營造出茶館裏濃濃的煙火氣。我們也通過老道具,致敬經典。”

  幾乎每個道具都有講究。學生王羽端捧起一隻青花茶碗,沉甸甸的。她好奇地問:“我看茶桌上擺的茶碗,有些是紙糊的。舞&上放真茶碗,不怕打碎嗎?”

  “真碗就是為了打碎的。”趙浩博笑着揭秘,並拿起碗蓋和碗身輕輕一碰,“當”的一聲脆響,“這些響動是為了真實還原細節。演出中還有摔碗的劇情,所以有些地方必須用真碗。”

  另一件鑲着金邊的茶碗也有寓意。“這是秦二爺在茶館專用的,和普通茶客的不一樣,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舞&上看到了很多細節,很有衝擊力!”王羽端是《茶館》的忠實觀眾,演出就看過3次,她説,“很早就讀過老捨得《茶館》,我以為自己很了解裏面的劇情和人物了,但探訪幕後,感覺看到了很多新的故事,而我成了故事裏的一個小人物。”

  走下舞&,學生們在化粧間遇見了飾演常四爺的演員彭岩亮,他分享了自己走上《茶館》舞&的故事。“2014年《茶館》復排時,我在劇中跑龍套”。如今,彭岩亮成了戲裏的主角,他真誠地説:“我想告訴熱愛北京曲劇的同學們,希望大家堅守熱愛,為京味兒曲劇傳播貢獻力量。”

  自5月起,在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推出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精品演出走進高校,為師生帶來一場場內涵豐富的“文藝大餐”。北京市曲劇團&&,計劃以高校戲劇社團為基地,面向學生開設&詞、唱腔、形體、表演課程,不定期組織戲劇沙龍活動,旨在促進高校美育教育,激發首都文化活力。(記者 何蕊)

【糾錯】 【責任編輯: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