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國子監老街實現全線不停車-新華網
2023 11/30 08:53: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700年國子監老街實現全線不停車

字體:

  站在國子監街東口西望,昔日亂停車和擁堵帶來的嘈雜、躁動現象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通暢的街道、清朗的視野、和睦的鄰里和文明的風貌,繪景拍照、漫步騎行,人們可以領略國子監街700年積澱的文化氣質。近日,東城區國子監街全線實現機動車不停車,暢通了騎行和步行的慢行空間。截至目前,東城區已有45條胡同實現不停車。

  停車區域曾佔據一半路面

  東西走向的國子監街全長680米,東起雍和宮大街,西連安定門內大街,毗鄰雍和宮、五道營胡同,是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街巷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自元代形成以來,已歷經700多年,其間的孔廟、國子監均始建於元代大德年間,是元、明、清三代國家的最高學府和皇帝祭孔的場所,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到此游覽的游客來説,這條街是儒風傳古韻、槐影掩碑林的幽深古街,也是中國古代高等教育與科舉制度的輝煌見證。然而,這條街還承擔着周邊箭廠胡同、公益巷等近10條支線胡同居民的日常通行以及停車需求,同時是方家胡同小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東方國際戲劇文化藝術中心等單位的通勤線路,並&&着雍和宮大街前往安定門內大街的單行交通。交通聯絡、文化旅游、生活空間、居住停車四重功能需求,不斷疊加在長680米、平均寬12米的道路上,讓這條700年的老街越來越不堪重負。

  “天天堵!路兩邊的樹中間,有空地兒都停滿了車,本來路挺寬,生生給擠成夾道兒,尤其上下班和旅游高峰期,開車的、騎車的、走路的、拍照的都混在一起。”家住國子監街49號的王女士説。此前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和國子監沿途的幾十米內禁止停車外,其他路段都停放着附近居民車輛以及社會車輛,停車區域佔據了一半以上的路面,禁停區內也經常出現違停車輛,嚴重擠壓了公共空間的其他功能。

  雙管齊下解決亂停車難題

  針對由來已久的停車問題,自2012年起,東城區逐步開展對國子監街的停車治理,先後採取了“準物業”管理、機動車單停單行、智能化停車管理等措施,階段性緩解了交通擁堵。然而,空間緊張、秩序混亂的頑疾在一場場“拉鋸戰”中,一直得不到根治。

  為優化區域交通秩序,提升國子監歷史文化名街的環境品質,2023年,東城區將國子監街交通整治提上日程,下決心對停車調控治理。前期調研、明確思路是整治工作的重點。東城區城管委、東城交通支隊和安定門街道對國子監街沿街停放的機動車開展全面調查。“我們與轄區街道工作人員調查時發現,這條街上本地社區居民登記的車輛只有95輛,但是夜間全街停放車輛最多可達180余輛,其中大量車輛來自其他區域,國子監街成了匯聚周邊車輛的‘洼地’,這也是當地停車亂難以根治的原因。”東城區城管委停車管理科科長郭風林説。

  新停車場提供優惠月租車位

  在安定門街道工委書記李曉光看來,解決停車難要在解開居民心結和挖掘停車資源兩方面雙管齊下。於是,一方面將社會車輛“請出去”,先後對沿街停放的300余輛車發放三輪次通告,並開展近百次入戶宣傳;另一方面,挖掘資源,為居民停車找新地兒,最終選定了幾百米外的地壇南門停車場。

  地壇南門停車場較大,日常主要為社會臨時停放車輛和周邊上班人群提供月租車位。目前,按照國子監街居民意願,共有64輛居民車輛在此認證停放,停車場還設置了10個快充車位和20個慢充車位,解決原來胡同中新能源車輛充電不便的問題。

  “居民認證車輛可享受500元/月的停車價格,相當於社會車輛包月價格的4折左右。目前,車主停車包年的簽約繳費工作已經過半。”地壇南門停車場管理人員説。(記者 蔣若靜 魏彤)

  (原標題:700年國子監老街實現全線不停車 開闢地壇南門停車場為居民提供優惠月租車位)

  

【糾錯】 【責任編輯:楊懿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