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4日),2023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舉行高峰論壇,論壇圍繞“文明傳承與創新:中國電視劇的時代使命”主題,探討新形勢下中國電視劇發展趨勢。
根據大會發布的《2023中國劇集發展報告》,中國電視劇創作生産進入理性和規範階段,國産電視劇部數已連續十年遞減,輿論關注的劇集“注水”情況也得到了明顯好轉。
減量提質 創作更理性規範
近年來電視劇行業緊跟市場需求,電視劇創作生産減量發展進一步深化,電視劇部數已連續十年遞減。2022年獲得《國産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共160部5283集,總部數僅為2012年的三分之一;集數總量連續七年遞減,比2015年的16540集減少了近三分之二。2023年前三季度,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數量是109部3223集。
劇集數量有所下降,但多部高口碑品質劇破圈傳播,引發網絡熱議。中國視聽大數據(CVB)顯示,2023年《狂飆》《我們的日子》《人生之路》三部劇集在央視收視率均超過2%,一時成為社會文娛熱點。在豆瓣&&,83萬網友為《漫長的季節》打出9.4分,86萬網友為《狂飆》打出8.5分,成為網播劇集發展的年度標誌。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去年和今年的上半年,長視頻&&上線的國産劇總量減少了,但好劇反而越來越多了,劇集收視率和平均美譽度不斷提高,頭部劇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熱議,説明高品質劇集的有效播放量和網絡熱度明顯提升,創作生産的精品意識進一步增強。
劇集“注水”一直是行業痛點,近兩年行業管理部門統籌發揮中長劇集和短劇優勢特長,鼓勵行業進行多種形態的創作探索,推動內容特色與劇集制式日益貼合。廣電總局備案數據顯示,電視劇部均集數連續六年遞減,目前劇集的總集數在12集到40集不等,單集時長則在25分鐘至90分鐘不等。整體而言,劇集集數和時長匹配內容含量,回歸內容本體和觀眾體驗,情節緊湊的中短劇已成為主流。
劇集情節日漸緊湊的同時,劇集創作呈現出多元的視聽表達,如《漫長的季節》《平原上的摩西》根據內容需求進行了更長制式的探索,單集時長從60分鐘到80分鐘不等;《鵲刀門傳奇》採用傳統情景喜劇的結構,單集時長在25分鐘左右;《庭外》採用AB單元劇的形式。這些探索讓劇集篇幅、形式、播放節奏越來越靈活,成為劇集創作中新的發展態勢。
良好風尚 現實題材穩健增長
現實題材劇集的穩健增長已形成良好的創作風尚,2023年前三季度,現實題材電視劇數量分別佔總部數、集數的81.65%和79.24%。
聚焦中國人當代生活的現實題材劇集也拓展了國際傳播,《漫長的季節》在第18屆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上獲最佳迷你劇獎,《去有風的地方》獲最佳電視劇獎,《狂飆》入圍第2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流媒體原創劇集。此外,小眾題材也成為創新賽道新亮點,《三體》硬核破圈提振了市場的信心,標誌着中國科幻劇正式登上國際舞&。
高口碑品質劇破圈傳播還帶動了影視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今年以來最典型的現象就是“一部劇帶火一座城”。比如,電視劇《狂飆》取景地廣東省江門市,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84.29%;《人生之路》主取景地陜西清澗縣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收入是去年同期的16倍;《去有風的地方》成功點燃了觀眾的“追風熱”。
此外從精品劇集的創作源頭看,影視改編的來源日益多元,嚴肅文學作為重要“源頭活水”,持續貢獻高口碑的改編作品,如《人世間》和《人生之路》。豆瓣閱讀、知乎等新興&&的文學作品開始成為劇集改編來源,如熱播的《消失的孩子》《裝腔啟示錄》《九義人》等。
愛奇藝副總裁、總編輯王兆楠感受到創作生産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時期中國電視劇創作正在回歸當下、回歸現實、回歸人本,時代情緒和大眾心態不斷發生變化,繼而帶動影視創作端的變化。從這兩年熱播的《人世間》《狂飆》《警察榮譽》《風吹半夏》等影視內容可以看出,宏大敘事在迎接挑戰,“小人物”已經成為熒屏主角。
多出精品 打破常態化平庸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評價説,近期出現的一批已被觀眾認可的高峰之作,代表中國電視劇在思想、藝術上達到的高度和水平。比如《人世間》被觀眾稱為是“平民史詩劇的高峰之作”,《覺醒年代》被觀眾稱為是“革命歷史題材劇的高峰之作”,《狂飆》被觀眾稱為是“掃黑除惡反腐劇的高峰之作”,《三體》被稱為是“中國科幻題材的高峰之作、開山之作”,這批作品代表了中國電視劇從高原向高峰的攀登過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績。
但李京盛&&,這些精品和爆款從整體數量上來看畢竟是少數,就每年中國電視劇生産的幾百部作品的平均質量而言,確實存在着“常態化的平庸”,也就是只有少部分精品爆款出圈,大部分創作都是一種庸常的狀態:內容不新不舊、質量不高不低、題材差異不大不小、藝術品質不上不下,同類題材的作品之間缺乏一定的辨識度,同類作品很難看到去年跟今年的明顯差距,播出後反響平平。
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李京盛認為除了藝術創新力不足,還有目前普遍存在的創作心態,就是對作品的投資風險、題材風險、內容風險、市場風險和輿情風險等過度規避的情緒和心理。所謂安全第一的共識,讓大部分作品長成了整齊劃一的面貌,這種心態讓創作停止在了安全區和舒適區。
在李京盛看來,如何打破目前在創作上出現的固態的、庸常的平衡,應該是下一步電視劇面向新時代、承擔新使命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在創作引導、內容管理、文藝評論上要進一步加強,讓精品化創作和精品意識不僅僅是滿足於每年推出幾部孤峰獨立的爆款,而是要把中國電視劇創作高原的海拔整體性提到高峰的尺度,實現從高原向高峰跨越的目標。”
(原標題: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高峰論壇舉行,業內專家建言:劇集創作要從高原向高峰跨越)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