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隆福寺,一片閒適氣氛。美術館裏,光影藝術展帶領人們探索古蜀文明;演藝新空間中,觀眾沉浸式感受戲劇魅力;影院裏,人們在“飛行”中飽覽祖國壯美河山……已走過近6個世紀的隆福寺,如今成為北京文化消費的新地標,亮出了老城復興的金名片。
自2012年隆福寺地區啟動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以來,不僅胡同街坊們感受到新舊交融的生活美學,慕名而來的市民也觸摸到古今相擁的老城煙火。目前,隆福寺二期項目建設工程接近尾聲,將於年底完工,明年6月開啟整體試運營。同時,隆福寺地區公共空間也將升級煥新,呈現皇城古都與市井文化有機融合的多元文化消費新場景。
隆福大廈外景。
Funfly環游天地影城已開門營業。
老商圈歸來
與故宮王府井構建“文化金三角”
自2012年起,北京國資公司與東城區聯合對隆福寺地區啟動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採取片區式更新,分三期改造。隆福寺園區地處東四片區,北至錢糧胡同、南至東四西大街、西至美術館東街、東至東四北大街,分為功能區和胡同風貌區,佔地面積約15.5公頃。歷經7年的改造修繕,2019年8月,包含隆福大廈和隆福寺北裏的隆福寺一期項目正式進入運營階段。
推開厚重的大門,浪漫的小酒館出現在眼前,人們圍坐在舞&周圍,等待進入戲劇的世界。
10月21日晚,位於隆福大廈一層的大麥新空間迎來環境式戲劇作品《真愛酒館》首演,隨着爵士樂響起,迥然不同的愛情故事接續上演,觀眾們陶醉其中,仿佛成為故事裏的一員。
和普通劇場不同,眼前的小劇場充滿歷史感,一根歷經歲月的大柱子立在劇場中央,訴説着隆福寺的歷史。“我小的時候,這裡還是百貨商場,非常熱鬧。”再次回到隆福寺,市民孫女士感慨萬千。如今,老商場已經搖身變為文化消費新地標,成為文化愛好者的聚集地。
改造後的隆福大廈一改從前的單一入口,徹底打開建築的邊界壁壘,更好地融入了周邊街區。在大廈一層,咖啡廳、餐館、甜品店等商戶散佈在各個方位,人們從大廈外就能直接進店,這些店舖也在建築內部形成了街區,讓人們像逛商場一樣在各個店舖間自由穿行。
而在隆福寺北裏,閒置老食堂變身新銳美術館,廢棄車庫被改造為運動生活方式空間,修理間變成了精釀啤酒吧……一塊塊紅磚留住了城市記憶,也通過多元業態煥發新生機。相關負責人介紹,入駐隆福寺一期的30多家商戶是從500多家商戶中甄選出的兼具特色、情懷、品質的優秀品牌,潮流、年輕、時尚是隆福寺的新標籤。
自重新亮相以來,隆福寺園區已累計舉辦300多場活動,成為備受追捧的消費熱點區域。入選北京市首屆網紅打卡地榜單,被評為北京市首批微度假目的地品牌,將與故宮、王府井構建“文化金三角”……隆福寺成為老城復興的一張金名片。
大麥空間
&&景觀
生活市集
以文化為壤
打造頂級潮流品牌“首都櫥窗”
“上次來的時候,這裡還是一條狹窄的過道,這次來感到豁然開朗!”上周末約小姐妹一同逛隆福寺的琪琪發現,從東四地鐵站走到隆福寺園區,沿路的圍擋大多已經拆除,隆福寺二期建築赫然出現在眼前,整個園區顯得更加開闊。
作為隆福寺二期項目的組成部分,與隆福大廈相鄰的Funfly環游天地影城已率先開門營業。走進飛行體驗館,坐上特製的“飛行椅”,係好安全帶,一場奇妙的旅行便開啟了。當椅子緩緩升到半空中,伴隨球形巨幕上的場景不斷切換,“飛行椅”也隨之擺動,人們像飛行員一樣翱翔天際,置身山河秀色之間。
沙漠、古城、瀑布、峽谷……這些在“飛行”過程中所看到的場景,都來自真實的航空拍攝。工作人員介紹,環游天地的拍攝團隊歷經3年時間,跨越10萬公里,完成了對中國130多處綺麗風景的航空拍攝,這其中不僅有大家所熟知的名山大川、地理人文,更有難得一見的飛行視角。
為真實還原拍攝團隊所見所感,環游天地還與頂級國際科技公司合作,組建了500人的幕後團隊,將拍攝的影片進行超高清還原,讓觀眾通過肉眼就能感受到最真實的場景,在沉浸式視覺藝術、專屬香氣和聲效的加持下,“飛行”體驗讓觀眾們直呼過癮。
除了沉浸式飛行,影城還跨界引入多家商戶,從美食餐飲到咖啡茶飲,從藝術展覽到手工藝品製作,豐富的業態讓影城游玩體驗變得更加豐富。
Funfly環游天地影城的前身是長虹電影院,作為隆福寺的地標建築,這裡曾是北京市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蘊藏着幾代人滿滿的回憶。經過改造,老建築被重新喚醒,融入了最新的科技和藝術,而不變的,是對文化的承載。近期,人們在這裡可以欣賞藝術家柳芭的展覽,從她的插畫作品裏重新認識北京,還可以學習傳統手作工藝,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相比一期,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的隆福寺二期項目具備更大的文化承載量。除了Funfly環游天地影城,隆福寺二期項目還包括隆福寺東院、隆福寺南坊。目前,隆福寺東院已完成竣工驗收,隆福寺南坊內部裝修工程進入收尾階段,計劃今年年底全部完工,明年6月開啟試營業。
以文化為壤,隆福寺二期項目將引入世界文化主力店、時尚國際名品、創意零售店、高級生活方式等多元消費業態,打造世界級文化潮流風向標、全球頂尖潮流品牌的“首都櫥窗”。同時還將聯動周邊人藝劇場、中國美術館和嘉德藝術中心等文化資源,舉辦引領前沿的文化活動,增加多元文化消費供給,助力城市文化釋放更多活力。
環游天地
文化街區
大廈餐飲
街區織補提升
建築大師打造文商旅複合空間
在城市更新中,隆福寺迎來的不只是傳統建築的轉型,還有整個街區的提升。在東四路口西北角,一座全新的灰白色調的建築與地鐵站無縫銜接,流暢的線條彰顯着藝術氣質,這裡便是東四地鐵站織補工程。所謂織補,就是對地鐵6號線施工完成後在東四站遺留的空地進行重新建設,經過織補的地塊與周邊城市風貌實現協調統一,融為一體。
作為北京市重點工程,織補工程於2019年12月開工,聘請了國內7位建築大師,打造了7棟樓宇。這7棟樓宇連為一體,既承載了隆福寺地區的歷史文化,也體現了現代的建築藝術。織補工程將以隆福寺東院的新身份融入園區發展,通過聯動國際品牌,打造融合藝術與商業的跨界舞&。同時,隆福寺東院地下空間將與東四地鐵站實現連通,乘客進入隆福寺園區更加方便。
與之毗鄰的隆福寺南坊呈現同樣的建築色調,不同的是,這裡由曾經的隆福廣場改造升級而來。1996年,為重建隆福大廈,整個隆福寺地區進行了重新規劃,由建築學泰斗吳良鏞院士主持設計隆福廣場。在此次城市更新中,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吳晨主持了隆福廣場的設計改造,改造後的建築巧妙融入了北京中軸線的設計靈感,內部流線環繞、高柱林立,以立體街巷的形式,構建獨特而現代的美學空間,未來,這裡將打造集文化娛樂體驗、新零售新創意於一體的文商旅複合空間。
隆福寺地區的公共空間也將全面升級。今年6月,隆福寺-美術館片區文化藝術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獲得市發改委批復,該項目通過隆福寺與中國美術館周邊公共空間的一體化設計,有機串聯片區內的文化資源,包括建設隆福大廈前公共廣場、長虹影院紅線外廣場、變電站前廣場等3處公共廣場,打造美術館東側、變電站屋頂2個全民共享花園,優化隆福寺西街、隆福寺東街、崔府夾道等8條街巷空間品質,以及改善交通流線及慢行系統。據悉,該項目也將於年底實現全面竣工。屆時,隆福寺東西街經過整體改造,將呈現一條新的步行街。
根據《隆福寺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隆福寺將打造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首都文化消費新地標。
商戶聲音
開了騎行友好餐廳
園區騎行文化升溫
作為第一家入駐隆福寺的餐飲商戶,椒小廚已在這裡扎根4年之久,見證了新隆福的崛起。餐廳創始人大美説,他和丈夫2015年在東四附近開了一家街邊小店,當看到隆福寺改造升級的消息,便毅然決定搬進來。令大美驚喜的是,園區經常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前來打卡。“每當園區舉辦市集,餐廳客流就會猛漲。”大美翻開賬冊興奮地説,今年5月2日,餐廳實現了開業以來的最高銷售紀錄。
隆福寺新潮前衛的氛圍也讓大美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去年,她和丈夫愛上了騎行,並將餐廳打造為騎行友好餐廳。餐廳門口新設自行車停靠區、墻上挂出維修包、為騎友們免費提供熱水……隨着越來越多騎友來到隆福寺,最近,餐廳隔壁還迎來專業騎行空間的入駐,帥氣的頭盔、修身的騎行服、五顏六色的護目鏡等裝備能一站式選購,園區騎行文化進一步升溫。
鏈結
“諸市之冠”隆福寺
再迎商業新氣象
隆福寺始建於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曾是明清兩朝的皇家香火院。清朝至民國時期,隆福寺廟會是京城最著名的廟會之一,並有“諸市之冠”的美譽。
新中國成立後,隆福寺廟會演變成東四人民市場,與百貨大樓、西單商場和東風市場並稱為北京四大市場。
1988年,隆福大廈拔地而起,成為當時北京第一家擁有中央空調、引進自動扶梯的百貨商場,開啟了北京市民對商場的全新認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隆福寺地區是京城百姓購物的首選地之一,但在經歷多次調整後,隆福大廈於2004年徹底關停。
自2012年起,隆福寺地區啟動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2019年8月,包含隆福大廈和隆福寺北裏的隆福寺一期項目正式進入運營階段。明年,隆福寺二期將開啟試運營。(記者 馬婧 文 金瑤 攝 吳薇 製圖)
(原標題:二期明年開啟整體試運營 打造多元文化消費新場景 隆福寺亮出老城復興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