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近年來,在利好政策引導下,我國醫藥産業駛入發展“快車道”。醫藥行業具有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研發風險高等特點,對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有較高要求。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醫藥企業創新水平,引領我國醫藥企業實現高質量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日前舉行的2023年服貿會上,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衞生健康委醫藥衞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醫藥會計學會、北京交通大學數字財稅研究院、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22年度中國醫藥企業研髮指數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3至2022年我國非器械類和器械類醫藥企業的研發成果指數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我國醫藥産業創新成果不斷,醫藥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中國醫藥企業研髮指數由中國醫藥會計學會會長、國藥集團總會計師楊珊華博士首倡,北京交通大學數字財稅研究院院長、中國醫藥會計學會副秘書長姚立傑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完成,旨在精準、系統、全面、科學評價我國醫藥企業研發水平和綜合實力,進一步促進我國醫藥企業研發創新能力,推動醫藥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姚立傑介紹,非器械類與器械類醫藥企業的研發活動有所不同,尤其在研發成果方面差異較大。為此,研究團隊從研發投入、研發成果、研發質量、研發支持四個維度分別構建了非器械類和器械類的中國醫藥企業研髮指數,以期全面、科學地評估我國醫藥企業的研發水平。
白皮書顯示,2013至2022年間,器械類中國醫藥企業研發成果指數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28家器械類醫藥上市公司研究樣本中24家擁有研發成果,佔比85.71%;2022年,136家器械類醫藥上市公司研究樣本中133家擁有研發成果,佔比上升至97.79%。
與此同時,過去十年,具有最終成果的我國非器械類醫藥上市公司佔比也呈上升趨勢。2013年,206家非器械類醫藥上市公司研究樣本中44傢具有最終成果,佔比21.36%;2022年,444家非器械類醫藥上市公司研究樣本中111傢具有最終成果,佔比上升至25%。
“我們希望中國醫藥企業研髮指數的發布、推廣與應用,能成為把我國醫藥企業研發工作做紮實、做到位的重要抓手,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自身研發的優勢和不足,促進企業研發水平和研發能力的提升,為健康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質量強國建設服務。”姚立傑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