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平谷區峪口鎮胡家營村,北體大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實踐團隊在桃林旁跟村民一起給大桃打包。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學生們在鎮羅營鎮裏舉辦村晚。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學生們和“豆腐大娘”溝通錄視頻。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很奇妙!”8月9日,是北京農學院大學生周思岐、史雨星、孫文怡、趙英淇駐村實踐的最後一天。
上個月,來自京內外的67所高校的千名大學生,走進平谷區274個村莊,進行2023年“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學生們進深山、逛果園、訪村民,作為年輕的“智囊團”為鄉村的振興出謀劃策。
周思岐和另外三個學生一起住進了平谷區鎮羅營鎮東牛角峪村,調研村裏的旅游資源,給村裏做豆腐的大娘拍視頻,和村民們一起籌備村晚……出自學生們之手的“山水鎮羅營”特色勞動教育研學方案出爐了。
大學生入戶調研摸清全村“家底兒”
雨後的東牛角峪村,空氣格外潮濕,村莊周圍的大山,雲霧繚繞。山間的鄉村小路上,拎着空桶來山裏打泉水的游人一批接一批。
周思岐和同伴們很早就起床,趕往村委會。“大娘早。”駐村一個月,她們和村民已經格外熟絡,村裏的人們也習慣了這群年輕人每天在村裏穿梭,忙碌或是説笑。
周思岐是一位四川姑娘,對於北京農村生活,她之前有過各種想象,但實際住進來,和想象中不太一樣,“村莊四面環山,有高端民宿,有百年泉水,有泉水蜜梨、泉水豆腐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資源,如果綜合利用好,會有很好的發展。”
東牛角峪村地處平谷鎮羅營鎮,進出村莊的路只有一條,交通相對閉塞,就像學生們調研時發現的一樣,村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目前旅游發展其實有些不匹配。東牛角峪村黨支部書記趙亞祥也坦言,由於歷史遺留問題,東牛角峪村的土地碎片化十分嚴重,農業産業和文旅産業發展都受到束縛。
想要為村子量身定制發展方案,摸清村莊“家底兒”必不可少。住進村子後,四名女大學生開始了第一項任務——入戶調研。村裏一共有多少戶,哪一戶的家庭情況如何,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是什麼等信息都得了解。
“剛開始進到村裏時,村民對我們很好奇,他們也不知道我們是來做什麼的。”周思岐記得,她們敲開第一戶村民家門的時候,村民一臉茫然。她們詳細地解釋了此次暑期實踐活動、此次入戶調研的目的,村民才半信半疑地開始“答題”。
從1戶到10戶,從10戶到100戶……“村裏來了幾個大學生,説是要&&村裏收集信息,以後好幫咱們改善生活。人家問啥,你答啥就行。”村民口口相傳之後,大學生們再找村民打聽什麼事兒,村民便知無不言。
坐著三輪車上山給“豆腐大娘”拍視頻
東牛角峪村四面環山,因村域內有海拔1065米的牛角峪南山得名。清澈的泉水從山間向下流淌,流過村莊,百年來從來沒有斷過。村民平時吃的、用的都是泉水。
村裏有一戶人家的泉水豆腐口味正宗,遠近聞名。到村裏來打泉水的游人,總會順路帶一些泉水豆腐回去。“大娘的豆腐好香,在外面很難吃到的。”周思岐管做豆腐的這位村民叫“豆腐大娘”,在她和幾位同學眼裏,大娘做的泉水豆腐應該被更多的人知道,四個姑娘張羅着給大娘的百年泉水豆腐拍一期視頻。
凌晨4點多起床,周思岐和同伴一起拎上提前準備好的拍攝器材,出發了。村子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對面連綿的群山像是一幅水墨畫。村莊的小路上,已經有村民在遛彎了。“豆腐大娘”知道學生們要來給自己拍視頻,提前就把大豆泡好了。
豆腐的原材料就是豆子和水。東牛角峪村的豆腐之所以與眾不同,泉水是關鍵。“大娘把提前泡好的黃豆拿出來,經清雜、磨漿、過濾、煮漿、點漿、破腦、包布、壓榨等傳統工序製作成豆腐成品。”這是周思岐第一次親眼看到豆腐的全套製作過程,過程雖然漫長,卻格外新奇,每一道工序,大娘都是用心打磨。
四個姑娘舉着相機將泉水豆腐的製作過程記錄下來。豆腐大娘第一次對着鏡頭,一開始有些拘謹,直到操練起“傢伙什兒”後,才逐漸松弛。
在等待豆腐出爐的過程中,大娘的老伴兒專門騎上自己的電動三輪車,載着學生們上山轉一轉。“前一天加班整理調研資料到凌晨兩點,坐上車一兜風,瞬間就清醒了。”學生們都是第一次坐著這樣的小車馳騁山間,等到返回大娘家的時候,豆腐已經出鍋了。大娘專門給她們留了幾杯豆漿,還冒着熱氣,“滿屋子都是豆腐的香氣。”
60位大學生和村民一起辦村晚
大學生進入村子,東牛角峪村也用最熱情的方式歡迎着她們。周思岐被安排在了東牛角峪村最好的一家裕舍民宿,民宿主理人是村裏的返鄉創業的青年周向東。周向東説,他在外做過不少生意,唯有民宿是讓他最費心思的。民宿的一磚一瓦,陳設擺件都是他精心挑選的。
大學生進村之後,周向東就成了她們的管家,他專門選了一間舒適的房間給學生們住。食、行也都由他負責。“她們説去哪調研,我要有空,就開車帶着她們去。”周向東和村民很熟絡,學生們駐村調研時,遇到一些需要協調的事情,他也好幫忙溝通。
7月28日下午4點多,太陽快要落山了,周向東載着周思岐和趙英淇一起到幾公里外的千畝梯田,晚上,這裡將舉辦首場鎮級村晚。活力四射的大學生們,發揮各自特長,精心編排了舞蹈、歌曲、武術等節目,讓村莊的夜變得熱鬧。村裏的村民,扶着老人,領着孩提,到村子裏看演出。
周思岐和趙英淇準備了一首歌曲,一個負責敲鼓,一個負責演唱。趙英淇喜歡唱歌,在學校也參與過各種演出,但登上山裏的舞&,站在花海裏,唱歌給村民們聽是頭一次。
夜幕下的這場村晚,對於大學生和村民們來説都是難忘的。
“從籌備到順利演出,鎮上的大學生們沒少出力。”平谷鎮羅營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鎮羅營鎮已在全鎮範圍內掀起村晚熱潮,點綴和豐富村民文化生活。這次首場鎮級村晚,共有60余名大學生參與。
做完了東牛角峪村的功課,學生們開始把目光放到整個鎮羅營鎮。周思岐找來一張鎮羅營鎮的旅游地圖,在上面圈圈畫畫,標記上數字。由北至南,由西向東,每一個點位都逐一走訪調研。周思岐告訴記者,她們通過團隊的前期考察和中期調研,從地理位置、特色、交通、食宿、價格、客流、盈利狀況、功能分區、周邊産品等九大方面對鎮羅營鎮的各大文旅基地和種植基地進行細緻分析研判,基於鎮羅營鎮豐富的農業和特色文化旅游的資源,編織完成了“山水鎮羅營”特色勞動教育研學方案,“我們希望,這份方案可以作為鎮裏文旅發展規劃的一個參考。”
給村裏量身設計吉祥物和表情包
過去的一個月,分赴平谷村莊的大學生們都在這片農業沃土上有所收穫。
平谷區峪口鎮胡家營村,旅游資源豐富,農業發達,以大桃種植為主,來自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閒與旅游學院的師生們在村裏同樣度過一段有意義的駐村時光。
作為指導老師的陳希和學生劉佳欣、黃佩瑩、李鎔凌、賈楠一起駐村。經過調研,他們發現,胡家營村非常適宜發展山地運動休閒度假與農業觀光研學旅游。“胡家營村有開發桃源鄉村旅游、山地洞穴探險與夜市經濟的策劃需求,而這一需求正好與所學的旅游管理專業對口,我們的學生就運用專業知識為胡家營村出謀劃策、撰寫方案。”
胡家營村雖然旅游資源豐富,大桃品質好,特色民宿規格較高,但缺乏宣傳和統一管理,知名度有待提升。村史資料較為零散,對旅游資源也未進行過系統性梳理,“我們與村裏進行了討論,最終確定了入戶調查、品牌IP打造、村史村志整理與旅游資源梳理,四個主要任務,助力村莊鄉村振興。”
學生們幫助村裏形成了入戶調查問卷、村級調查問卷、胡家營村村史村志梳理,還幫助村裏設計了平谷胡家營大桃logo、吉祥物“胡小桃”與“胡小桃的工作日常”系列表情包,以及平谷胡家營村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報告、原創短視頻、夜市設計方案等。(記者 曹晶瑞)
(原標題:千名大學生走進平谷進行暑期社會實踐;一個月裏進深山、逛果園、訪村民,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大學生駐村辦村晚、拍視頻、設計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