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四川成都雙流區耕地復墾中“移栽挂穗玉米”,應付式解決耕地“非農化”的問題。這起通報,再次明確耕地復墾不能做表面文章、耍“花拳繡腿”、搞形式主義。
近年來,通過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衛星遙感圖片比對、公開通報掛牌督辦等“長牙齒”的硬措施,全國耕地持續減少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已連續兩年實現耕地總量凈增加。然而,“移栽挂穗玉米”“強行推倒挂果樹”等“花架子”做法與真正的保護耕地風馬牛不相及,堪稱形式主義的“登峰造極”,傷害農民利益,損害政策的嚴肅性,這股歪風必須剎住。
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説到底必須出實招求實效,任何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盲目蠻幹、投機取巧,都是形式主義的變種。
從有關通報來看,一些地方出現了應付式解決耕地“非農化”的做法,如有的地方落實政策層層“甩鍋”、層層加碼,要求基層2天內完成對違法用地的拆除復耕等工作,完全忽視農業規律。有的地方不深入調查研究,一些“土地整治存疑地段”所佔面積本已置換,但基層不經核實,一門心思解決“存疑”問題,鬧出“水泥地上種莊稼”的笑話。還有一些地方,在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地區和重度鹽鹼地安排耕地佔補平衡項目,欠下産能虧損賬、生態虧欠賬。
這些形式主義的新表現,不考慮歷史與現實,不在乎能否真正起效,背後還是政績觀出了偏差。“端牢飯碗”要靠真拼實幹,但一些地方不改變錯誤的政績觀,一味做表面文章,幹得越猛可能錯得越離譜。有的地方農民搞了果園、魚塘,投入大量成本,如果不顧果樹處於盛果期、林木處於成林期、魚塘處於收穫季等客觀實際,強行拔苗砍樹、填坑平塘,表面上完成了“任務”,實質上都背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相關部門已經明確,在整改復耕中維護群眾權益,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償,留出過渡期,堅決防止“一刀切”。這個要求的核心就是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着眼點和落腳點,打基礎利長遠,不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
農業問題比較複雜,歷史欠賬多、協調組織難、成效顯現慢,需要久久為功“釘釘子”。如果作風漂浮,靠“臨時性”辦法落實工作;如果任務來了向下分解,報上材料就皆大歡喜;如果簡單粗暴,只求“交差”,不求可持續的實效,都是“歪經”催生的形式主義“歪風”。對此紀檢監察部門已有明確要求,深入檢視“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的問題,要防止官僚主義催生形式主義,防止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保護耕地決不能做表面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去年以來,更是積極推動耕地保護考核和糧食安全考核“合二為一”,明確對突破耕地紅線等重大問題實行“一票否決”,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綜合評價、政績考核、審計問責等重要參考……這些措施導向明確、對症下藥,接下來,加快&&配套制度,推動考核辦法盡快落地實施,加強監督,切實把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終身追責要求落實到位,個別地方個別幹部弄虛作假、搞“移栽挂穗玉米”式形式主義的衝動必定會得到有效遏制,也必將有更多良田回歸糧田。(本報評論員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