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永定河孕育了北京,沉澱着豐厚的歷史文化。一條文化帶,涵蓋了擁有距今70萬年人類史的周口店遺址、證實北京3000年建城史的琉璃河遺址、見證北京建都870年的金中都遺址。今年,這三處遺址的保護工作迎來新進展。
亮點1
周口店、琉璃河、金中都考古遺址“活”起來
新版《周口店遺址保護規劃》開始實施,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啟動建設。目前,該遺址已連續開展了四期遺址本體監測保護工程,將圍繞人類起源、生物進化、地質演變3大展示線索,運用幾十種展示手段,建設5大功能片區,讓遠古“走進”現代。配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將同步推進展示提升,最新的考古科研成果有望搬進展廳。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等珍貴文物,其中堇鼎、伯矩鬲是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成為北京悠久歷史的重要符號。
最近兩年,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刻有“太保墉匽”銘文的青銅卣、獸面形銅飾、炭化植物種子等歷史遺存不斷被發現,“北京城之源”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一座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在這裡啟動建設,沉睡3000年的遺址逐漸“活”起來。目前,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復,正在進行考古遺址公園一期建設,一系列考古研究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與公眾見面。
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在豐台區麗澤金融商務區,一座佔地約15公頃的金中都城遺址公園即將開工建設,預計一年後建設完成。公園將以金中都城墻遺址及遺址開挖區域為核心,成為彰顯歷史、融入自然的主題城市公園。
亮點2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年底開放
海淀區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清華園車站舊址經過保護修繕、環境整治,已開放3個多月。每天都有大批觀眾走進這座灰磚墻、紅屋頂的站樓,透過一件件文物檔案、一幅幅歷史照片,重溫初心。一座車站,串聯起頤和園益壽堂、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地標,呈現“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全貌,數以萬計的觀眾來此重走“趕考路”。
不僅這一條“趕考路”,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裏,一個個新地標將拔地而起。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落戶三山五園腹地——暢春園西花園舊址,目前該中心已進入布展階段,包括海淀歷史展、沉浸式數字展、文物引進展等,預計年底對外開放。海淀區將在此打造一座集文化遺産保護、科技前沿發布、自然生態體驗於一體的“城市會客廳”,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亮點3
首鋼工業歷史遺存迎新生
日前,西山永定河文化節在首鋼園三高爐拉開序幕,璀璨奪目的燈光下,一場極具震撼效果的原創“大型沉浸式交響音詩畫”上演。
首鋼園區正在實現從廠區、園區到街區、社區的轉變,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科幻大會等重大盛會接連在此舉辦,昔日的工業遺存正在煥發活力。
石景山區制定了首鋼工業遺存保護名錄和古建群保護修繕方案,打造三高爐等保護利用典範;推進首鋼工業遺存和冬奧遺産可持續利用,以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為核心建設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打造首都近現代鋼鐵産業歷史紀念地和後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激發冬奧文化新價值。
更多京味文化在這條文化帶上碰撞融合,迎來新生。門頭溝琉璃渠村,一度被廢棄的老舊廠區經改造後變身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今年首次對外亮相,目前正在試運營階段。正式開園後,這裡除了舉辦琉璃歷史文化展覽、琉璃工藝品展、琉璃技藝非遺文化體驗等,還將以綠色生産方式恢復古法燒制技藝,再現760年前琉璃官窯廠的華彩流光。(記者 李祺瑤)
(原標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讓市民驚喜不斷 三座考古遺址公園啟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