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夏日炎炎,順義各城市公園的荷花陸續綻放。連續舉辦21屆的順義公園荷花展即將開幕,今年將與東郊森林公園順義園、濱河森林公園、減河公園和諧廣場開展多園聯展,文化體驗活動更加豐富。
從京郊糧倉到平原新城,順義區城市化的腳步不斷邁進。但不管是高樓大廈、居民小區、城鎮郊野,綠色空間不減反增,數量質量雙提升。
層層綠意包裹下,順義區已逐步形成“城市青山環抱、周邊森林環繞”的生態格局。
百萬盆荷花裝點順義公園
夏日的順義公園,4.3公頃的水面上鋪滿了荷葉,微風中帶來陣陣清香。另一邊,公園管理中心裏,工作人員正忙碌着搬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盆景荷花,這是在為即將舉辦的第21屆荷花展籌備。
“此次共計展出荷花百餘萬盆,荷花、蓮花共計10余個品種,預計持續至7月16日。”工作人員介紹,荷花節上,眾多荷花品種將亮相,包括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逸仙蓮,科技感十足的太空育種培育的國慶紅,花開三千瓣的非常稀有的千瓣蓮,身形嬌小適合擺放在書桌上的案頭春。
順義公園位於城區東部,是順義區最早落成的城市公園之一。順義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公園管理科負責人楊旭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在各區推動建設了一批城市公園。“順義公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設的,採用了當時最普遍的中國傳統造園手法,以自然山水為骨架,配建亭、&、軒、榭等倣古建築形成園景。那會兒還是手繪的圖紙,現在保存在區城建檔案館中。”楊旭説。
2001年,順義公園啟動了一次大規模改造,提出了“文化建園”理念,不僅對照明、音響、噴灌、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大提升,營造了景觀小品,更是要求設計團隊挖掘本土文化,將順義縣誌中記載的“順義八景”融入園中。2003年,順義公園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2010年被確定為北京市36個市級重點公園之一。
傳承21屆的荷花展成為市民最喜愛的節令花事。“不僅是賞景,到公園內自主活動的市民團體非常多,包括交誼舞、太極拳、踢毽子、門球等等。”楊旭説,現在公園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樣,如市民可以到游客服務中心選擇舞場音樂,通過廣播進行播放;公園在門衛室以及人群聚集較多的場所配置了小藥箱、除顫儀等設施。
“距離上一次改造又過了20年,今年我們還要再次進行改造提升,添加更多科技元素,並對園內的倣古建築進行安全性評估和更新修繕。”楊旭告訴記者。
家門口綠色空間越來越足
順義公園的發展歷程,是順義區城市綠色空間從無到有、從有到美的縮影。
隨着城市發展,市民家門口的公園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北京東郊森林公園順義園、順義新城生態休閒公園、馬坡千畝森林公園、馬坡城市森林公園、舞彩淺山郊野公園、溫榆河公園順義一期……30余個城市公園,讓百姓身邊綠色空間更加豐富,宜人的林下活動空間選擇更多。
坤安路東側,是佔地142畝的馬坡城市森林公園。走進園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汪碧水,與岸邊的綠植相映成趣,為整個公園增添了靈氣。抬眼遠望,芳草如茵、綠意盎然。園區西南處設有小型植物園,種植紅楓、玉蘭、連翹等植物,花叢間,市民不時掏出手機拍照,還有市民在這美景中翩翩起舞。
順義區還不斷升級已有公園,為全年齡段市民提供活動、健身、休閒交流場所。
石園南區西側,小區綠地搖身一變成了公園,休閒步道、健身設施、兒童活動設施一應俱全,林下的小空間成了區域健身環帶,連通延續南北綠地空間。
望泉西裏南側,曾經略顯普通的綠地進行了景觀提升,既能步道賞景,也能林下起舞,成了居民家門口的天然氧吧。
打造綠意環繞的森林城市
從空中俯瞰,順義城區已包裹在層層綠意之中:
——7萬畝“綠色走廊”,勾勒出機場北線、京承高速、六環路等城市路網;
——陸續建成的30余處公園為城市添上大尺度綠意;
——利用環境整治土地、拆遷騰退土地、生態修復沙坑、荒山等資源建設的休閒公園、村頭公園、小微綠地、口袋公園等綠點遍佈全區。
作為北京市五大平原重點區域之一,順義區通過環境整治、拆遷騰退、生態修復沙坑荒山等舉措,騰出綠色空間,因地制宜地建設了休閒公園、村頭公園、小微綠地、郊野公園等,營造“近自然”的植物群落,讓市民在城市中也能感受綠意,在鄉野中也能享受精緻園林。
據介紹,自2012年以來,順義區已開展兩輪百萬畝平原造林工作,完成造林約28萬畝,逐步形成“城市青山環抱、周邊森林環繞”的生態格局。截至2022年,順義區林木覆蓋率達38.94%,城區綠化覆蓋率達72.19%。
如今的順義,處處披綠:登高遠望,群峰疊翠、層林盡染;漫步街頭,四季常青、花草相伴。
按照此前發布的順義區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今年,順義區將達成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目標。到2035年,將不斷提升城市森林建設質量和生態服務能力,持續改善游憩設施,豐富生態文化活動,提供高質量生態産品,形成城中林蔭氣爽、鄉鎮綠樹相映、全域鳥語花香的美麗生態畫卷。
記者手記
綠色空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曾經,森林大多分佈在遠離城市的山區。如今,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成現實。近50年來,順義區城市化腳步很快。在發展經濟的浪潮中,公益屬性濃厚的綠色空間並沒有被落下。公園造景越來越精緻,布點越來越豐富,服務越來越貼心周到。在採訪中,不少市民都&&,逛公園已從單純的賞景變成了會友,是生活幸福感的主要來源之一。
不同於寫字樓的繁忙與商業街的熱鬧,在安靜的公園裏更能感受到美好生活:孩子們奔跑笑鬧,在攀爬架、沙堆和吊橋間鍛煉本領;年輕人在跑道上或走或跑,強身健體;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伸展關節、活動筋骨。更有唱歌的、跳舞的、扭秧歌的、吹樂器的爭相在公園裏一展風采。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城市公園管理以及設施提升也提出了更多樣化的需求。如何更好、更高標準地滿足人們的綠色生活需求,仍有提升空間。(記者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