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靜”下來了-新華網
2023 06/19 10:54: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什剎海“靜”下來了

字體:

  6月18日一大早,微風輕拂,燕語鶯啼。在什剎海邊住了近30年的李兵和往常一樣出門晨練。環湖快走,愜意呼吸,不時跟遛早的老街坊們打着招呼,“不用再走‘冤枉路’,沒鬧事兒的,望山見水,心裏熨帖得很!”

  這是2023年3月12日拍攝的北京什剎海。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擱過去,卻是另一番景象:違建叢生,沿河棧道多處被圈佔。酒吧林立,用高分貝招攬過客,酒後滋事時有發生。什剎海的早晨儘管安靜,但前一晚留下的垃圾、未散去的酒氣,令人煩躁。

  “面向着積水潭,背後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李兵感慨,短短五六年光景,老舍筆下的什剎海回來了。

  老北京人常説,“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什剎海位於西城區東北部,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元朝建都時,以積水潭和北海、中南海的東側為新都城的中軸線築城,修建了大都。歷史上的什剎海,古樸秀麗,渾然天成。一個時期過度商業化,這裡喧鬧無序。如今,人們説什剎海由亂到治、“靜”下來了。記者帶着好奇,一探究竟。

  這是2023年3月12日拍攝的北京什剎海:鴉兒李記飯店。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沿湖岸漫步,什剎海荷葉盈池,楊柳拂堤。清晨的陽光灑在水面,鋪開粼粼金光。路邊皆是青磚灰瓦的小院,紅花綠枝掩映在亭&樓榭之間。偶有人力三輪車“叮噹”駛過,恬靜不失靈動。

  穿過“荷花市場”牌樓向北前行,駐足前海北沿一處曲徑通幽的長廊。“誰能想到,這裡過去是‘小王府’所在地、被私人侵佔搭建的高檔會所。”什剎海風景區管理處主任張瑞生説,“小王府”建築體曾從岸邊蔓延至湖面,凸出一間玻璃房。“這樣的環湖堵點,過去有7處之多。”

  每一處堵點都是“硬骨頭”。考慮到百姓生活,不能“一刀切”,又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西城區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什剎海街道原工委書記畢軍東説,2018年5月,環湖步道疏通正式打響,4年拆違2900多平方米,前海、後海、西海6公里鄰水步道全線貫通,串聯起周邊的公園綠地、文物古跡、休閒設施和特色驛站,讓人流連忘返。

  一路向北,在前海與後海交匯處,一座漢白玉石橋——銀錠橋橫跨水面。站在橋上,憑欄西眺,水面愈發寬闊,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

  “銀錠觀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清代詩人宋犖留下了“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之咏。20世紀80年代末,附近建起一座建築最高點約52米的醫院大樓,“銀錠觀山”遺憾地成了“銀錠觀樓”。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2020年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將“銀錠觀山”列為核心區36條戰略級景觀視廊之一。次年,這棟醫院大樓完成降層,“銀錠觀山”得以重現。

  2023年3月12日,游客在北京什剎海游玩。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銀錠橋東南側,一處古色古香的民宅院落裏,不時傳來孩子們的嬉鬧聲。然而幾年前,透明玻璃裝飾的外立面,一到夜晚燈光亂掃、歌舞喧囂,通宵達旦。附近居民趙寶光説,那時酒吧人滿為患,什剎海水面漂浮着酒瓶、飲料盒、包裝袋,岸邊的車輛塞滿縫隙。

  2003年,什剎海酒吧開始“野蠻生長”。投資人“搶灘”開店,桌椅、沙發擺到湖邊。一些老居民看到商機,將自家房屋開墻打洞後,租給他人經營酒吧、旅館,還有的“種房子”牟利。張瑞生説,最高峰時有240余家店舖,酒吧多達130多家。“人們似乎忘記了什剎海還有寺廟、園林、古宅,似乎忘記了這裡是歷史文化街區。”

  “熱鬧久了,大家懷念水邊安靜的生活。”房東和老居民們盼望著改變。

  2023年6月10日,市民在北京什剎海邊下棋。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發布實施,什剎海酒吧街拆違整治拉開序幕。“到目前酒吧只剩下30多家。”畢軍東説,什剎海“靜下來、慢下來”,“有當年的感覺了”。

  從什剎海風景區東側出來,走近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萬寧橋。在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上,古橋屹立700餘年,自元代始建起至今,一直承擔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城市快速發展,附着橋體的設施越來越多,早已不堪重負。今年初,《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頒行。實施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萬寧橋“減負”了:改遷市政管線,搬走隔離石墩,移除遮蔽綠植,河堤上鎮水獸周圍的架子也拆了,橋體原本風貌整體亮出來了。

  這是2023年3月12日拍攝的北京什剎海。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拾級而下,走到一隻鎮水獸旁俯身觀察,其樣如虎伏地,頭長犄角,身披鱗甲,兇猛威嚴。拿出手機,打開一款名為“靈圖游”的App,鎮水獸化身“水靈龍”躍然而出,萌寵討喜,帶領游人隨着定位的轉換,感受澄清上閘、什剎前海、火神靈閣、皇城北門、景山之巔、鐘鼓樓前等景觀魅力,品味“活”起來的中軸線文化。

  從萬寧橋北行130米左右,進入擁有70餘年歷史的地安門商場。不久前,這裡升級改造重新營業,各類潮玩零售、國潮餐飲引來顧客盈門。地安門商場所在的地安門外大街,是北京中軸線上最早形成的商業街市,北起鐘鼓樓,南至地安門,東連南鑼鼓巷,西臨什剎海,全長約730米。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外修顏值、內煉氣質,同步推進業態復興,融合古樸與現代,不僅喚起老北京的歷史記憶,也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打卡。

  “元代形成以來,地安門外大街體現中國古代‘前朝後市’的營城理念。什剎海恢復寧靜後,地區業態朝着歷史需要、社會要求、管理規範、品質提升的方向發展。”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長期致力於什剎海地區保護與發展規劃研究,在他看來,什剎海兼具文化景觀、商業活力和傳統生活,需要特色業態支撐,以“老場景、新消費”為導向,錨定高質量、吸引新流量,與現代城市共生共融,才符合老城保護髮展的內涵和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西城區委書記孫碩&&,“什剎海作為北京老城區最著名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毗鄰中軸線,處於京杭大運河世界遺産北端點,是對外交往的窗口、古都文化的縮影,更是居民百姓的樂園,要賦予其時代新氣象,‘亮出岸線、還湖於民’,在長效治理中帶動地區發展,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讓老城居民更有詩意地棲居。”

  2023年6月10日,夕陽下的什剎海。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環湖一週,已是中午時分。走進位於銀錠橋邊的“鴉兒李記”飯店,老闆李兵正忙着待客。親歷什剎海由“鬧”到“靜”,李兵生意越做越大,自稱“新什剎海人”。“這裡不但是一個歷史文化符號,更濃縮着成長奮鬥記憶。什剎海‘失而復得’,也讓越來越多食客慕名而來。飯點靠窗位置一座難求。”

  記者即將離開時,又一撥兒食客有説有笑走進“鴉兒李記”,點餐、付款,一道道特色菜上桌。“吃着美食,望著名湖,別有一番風味。”他們興奮地説。(記者王明浩 孔祥鑫 趙旭)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