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馬知遙)致力於探索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動我國中小學生“五育”全面發展,6月17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發布全新的研究報告——《數字化助力中小學五育並舉模式探索研究》,並以山東省部分中小學為例,總結和解讀了試點學校開展的相關探索。
“五育”,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2019年,《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了“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隨着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在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漸凸顯。
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與山東省未來智能産業研究院組成聯合課題組,在山東濟南、聊城、淄博、德州等地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實地調研和深入訪談,研究數字化在中小學“五育”並舉過程中的應用情況,最終形成《數字化助力中小學五育並舉模式探索研究》這一報告。
發布會在清華大學熊知行樓二層多功能廳舉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對發布的報告進行了解讀。
該研究報告提出了中小學“五育”並舉數字化的“3551模式”:依託政府引導、家校聯動和其他社會力量協助這3個主體的作用;圍繞教、學、測、評、管5大環節;以標準化、個性化、過程化、多元化和智能化作為5個發展方向;為了實現高質量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1個核心目標。並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強化教師培訓、穩步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推進技術和制度的協同改革的政策建議。
在報告發布後的圓桌論壇環節,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省未來智能産業研究院的專家學者,與來自山東省聊城市的兩位中小學校長,就如何構建以數字化為基礎的“五育”並舉綜合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糾錯】 【責任編輯:劉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