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古稱越州,地處長三角金南翼,下轄越城、柯橋、上虞三區,諸暨、嵊州兩市,新昌一縣,全域面積82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5.3萬。
平水日鑄茶業園
紹興茶葉歷史悠久,名品輩出。紹興産茶始於漢,興於魏晉南北朝,盛於唐,旺於宋,延於元明清。紹興茶文化積澱深厚,特色鮮明。宋代,大詩人陸游是品茶識茶的佼佼者,他鍾愛家鄉紹興的茶品,經常親自動手烹茶。在多首詩作中,談到了烹飲日鑄茶、丁坑白雪茶等家鄉名茶時的美好感受。元代,詩壇領袖楊維楨著有《煮茶夢記》一文,充分表現了飲茶時的美好感受。把茶文化提升到很高的境界,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明代,徐渭、張岱是紹興的兩大奇才,兩人均精於品茶與茶藝,且都留下了在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茶詩茶文;是我國古代茶文化發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徐渭的茶文《煎茶七類》從人品、品泉、烹點、嘗茶、茶宜、茶侶、茶勳等數個方面對茶藝作了精當的注解。張岱在《陶庵夢憶》等著作中,對茶事、茶理、茶人記述甚多,是茶文化中的不朽之作。
紹興市茶産業規模龐大,體系完備。紹興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茶産業發展,制定&&《關於加快發展品質茶業促進茶産業傳承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市縣兩級每年安排超4000萬元資金髮展茶産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品牌價值不斷凸顯。形成了完善的産業體系,主要表現為:
1.全産業鏈深度發展。堅持市場導向,圍繞構建“綠+紅”“1+N”産業發展格局,統籌推進綠茶強鏈、紅茶延鏈、抹茶升鏈。以深具紹興辨識度的宋韻抹茶為支點,撬動茶酒、茶食、茶紡織品等多點開花。茶産業與文旅深度融合,全市推出10條茶鄉風情線路,2條入選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
2.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創建縣級茶葉區域公共品牌7個,2022年6月,紹興市級區域公共品牌“越茗”正式發布,標誌着市、縣、企協同發展“1+5+X”的品牌格局破繭成形,紹興也成為全省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最多、管理最為規範的地級市。
3.茶葉市場發展興旺。位於新昌縣的“中國茶市”是全國最大的龍井茶交易市場、農業部定點市場、全國“雙百市場”和中國茶葉價格指數信息採集定點市場。目前全市共有茶葉交易市場38個。
4.茶事活動精彩紛呈。連續多年舉辦“紹興茶博會”、“中國綠茶大會”等茶事活動,每年市縣兩級茶事活動6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