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人走進國家大劇院 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啟動-新華網
2023 05/15 17:10:08
來源:北京晚報

畫中人走進國家大劇院 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啟動

字體:

  一曲民樂合奏《春碧》在國家大劇院悠揚奏響,幾位樂者身着古裝,恍若《韓熙載夜宴圖》的畫中人,將觀眾思緒帶回千年前的那場雅宴之上……5月13日,在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的演繹中,“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活動在國家大劇院啟動。5月16日至21日,觀眾可以走進國家大劇院,通過多彩活動近距離接觸木版水印非遺傳統技藝。

  

  榮寶齋鎮館之寶《韓熙載夜宴圖》木版水印絹本作品的1667塊原版。(高尚 攝)

  首次展出

  千余塊原版復刻《韓熙載夜宴圖》

  聽罷雅韻之聲,策展人陳琦帶領觀眾游覽正在國家大劇院展出的“經典的復現與傳統的再造——榮寶齋350周年木版水印當代藝術主題展”,講述木版水印發展的歷史。雕版印刷術源自一千餘年前的隋唐時期,於宋元成熟,於明清絢爛。1896年,榮寶齋設立“帖套作”機構,以雕版技藝印製信箋、書籍,由此逐漸發展成套版印製大幅書畫作品的木版水印技藝,發展至今。

  1954年榮寶齋發明了印絹上水法,攻克了絹畫印製的技術難關,開創了木版水印印製絹本繪畫的先河,填補了1300年來雕版絹本印刷的空白,尤其是《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這四件巨幅絹本木版水印作品先後成功問世,將有着千年歷史的傳統雕版印刷技藝推向了巔峰。

  “這次的展覽,首度將歷時數年、完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榮寶齋鎮館之寶——《韓熙載夜宴圖》木版水印絹本作品的1667塊原版全部展出。觀眾可以看到展出的《韓熙載夜宴圖》木版水印絹本和展櫃裏的原版是一一對應的。”榮寶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東説道。陳琦介紹,將木版水印作品和相應印版合璧展出,在呈現作品精彩的同時也能讓觀眾看到其背後複雜的技術邏輯,展現出中國木版水印最高藝術成就。

  在展覽中,觀眾還可以看到不同地域藝術風格的現代水印木刻版畫,如以表現江南水鄉為特色清新雅麗的江浙水印木刻、白山黑水北大荒水印木刻、富於少數民族風情的四川水印木刻等,其中還有黃永玉《阿詩瑪》、古元《玉帶橋》等經典作品。通過展覽的完整呈現,觀眾能夠感受到中國雕版水印木刻藝術的偉大傳統和當代的輝煌發展。

  集章打卡

  經典木版水印作品“一網打盡”

  “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活動將木版水印非遺技藝以活態呈現與靜態展示相結合,再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光彩。在展覽現場,非遺傳承人邀請觀眾一同參與製作印刷。參觀完展覽後,觀眾還可以進行集章打卡,收集榮寶齋經典木版水印作品中提取的具有代表性圖案的印章,如《簪花仕女圖》中的仕女形象,《韓熙載夜宴圖》中“吹簫引鳳”的局部,齊白石筆下的蝦和蟹,《十竹齋箋譜》中“梅蘭竹菊”等圖案。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戈大立談到,展覽自上月開展以來,觀眾參觀已超過三萬人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木版水印技藝的廣泛關注。這次“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活動,通過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讓觀眾參與體驗印製過程,以及策展人深度導賞和參觀榮寶齋非遺中心等一系列活動,為觀眾深入了解木版水印技藝、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帶來了更加豐富和直觀的感受。(記者 王廣燕)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