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醫生的冬奧會醫療保障“煉成記”
2023-02-23 15:34:11 來源: 新華網
圖集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俠克)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已落下帷幕,精彩絕倫的背後除了運動員們的卓越表現,更離不開所有保障人員的辛勤付出。在他們之中,有一支來自醫療保障領域的“特戰隊”,他們分布在賽道最高點、賽道旁、終點區,隨時守護著運動員、工作人員以及觀眾們的生命安全。

  從申奧成功到冬奧閉幕,將近7年的時光裏,冬奧會的醫療保障模式是如何構建的?積累了哪些經驗?記者近日採訪了時任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醫療副經理的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外科七病區副主任萬偉慶。

  白手起家 為冬奧保障打下基礎

  冰雪運動風險大、對抗性強,受傷概率自然就大。醫療保障作為奧運會期間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次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有重要支撐作用。

  2015年8月1日,北京和張家口剛剛獲得第24屆冬奧會主辦權的第二天,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外科七病區副主任萬偉慶就和同事來到張家口,籌建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幫助當地提升神經學科疾病救治水準,在減輕患者進京就醫壓力的同時,也為北京冬奧會建設專業的神經系統疾病救治中心,為神經系統疾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的打好基礎。

  談起這次冬奧經歷,萬偉慶稱之為一段“冰雪奇緣”。他回憶道,剛到張家口的時候,當地的醫院幾乎沒有開顱手術的經歷。“要完成一臺開顱手術不僅需要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還需要精良的裝備、專業的醫護人員,在此之前這裏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于是,萬偉慶帶領大家白手起家,從制度建設、人員培訓、器械配備等多方面著手建設。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幾十臺高難度的開顱手術。經過1年的努力,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神經外科手術突破了200臺,其中開顱手術接近100臺,為張家口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醫院還建立了多學科協作制度、轉診制度等,當地到北京就診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大幅度減少。

  2020年,萬偉慶參加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之一的“冬奧會智慧醫療保障關鍵技術”的項目研究,負責其中的“基于大數據一體化的冬奧會醫療智能保障體係”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冬奧會醫療保障中融合創新應用,為北京冬奧會智慧醫療服務保障做好準備工作。

  建立救治方案 守護賽場安全

  2021年9月,受冬奧組委的邀請,萬偉慶再次回到張家口,在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任醫療副經理。“7年前剛到張家口我就夢想能在冬奧會的時候回到這裏繼續服務,那時我感覺終于圓夢了。”

  雲頂滑雪公園是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最大的賽場。作為一個來自江蘇無錫的初期並不熟悉冰雪運動的南方人,要做好雪上項目的醫療救援保障,萬偉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壓力即動力,為了勝任新的角色,場館臨時徵用的咖啡廳就成了萬偉慶的辦公專席。他翻遍了國際雪聯關于醫療保障的原文資料,學習了冬奧組委的所有醫療保障相關文件,並將它們轉化為流程、方案。從滿山紅葉到漫天白雪,雲頂場館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雲頂滑雪公園有六條賽道的保障任務,其中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的比賽均設置在夜間,存在風速大、溫度低、救援難度大的特點。為準確了解每一例傷情的特點,萬偉慶把賽道終點區作為主戰場,每一次訓練和比賽一定在現場等待,仔細觀察記錄運動員落地和跌倒的瞬間,分析可能的受傷機制。

  萬偉慶説:“作為一名臨床外科醫生,我知道只有親眼看到運動員受傷的全過程,才更有助于立刻預判受傷機制、受傷部位和受傷的嚴重程度,在最短時間裏給出救治方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雲頂滑雪公園各場館最終做到了救治傷員零差錯、零投訴。

  醫療救治經驗也是冬奧“遺産”

  冬奧會賽事期間,每天約有2500-3000人員在雲頂各場館區域工作,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下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及呼吸道疾病。一旦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特別是心血管意外,猝死的可能性極大。萬偉慶説:“我們的賽區位于山裏,面積大、地形復雜、覆雪區域廣,一旦出現人員意外,救援難度非常大。”

  為了爭取急救的黃金4分鐘,萬偉慶和團隊仔細研究場館的建築地形圖,分析安保、志願者等領域人員的分布情況之後,和醫療官創新性地提出並設計出完成了一個扁平化、集群式的急危重症急救和指揮模式,我還調整了場館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的位點,方便在急救情況下現場人員能立即取到AED。

  另外,團隊還組織了急救專家對安保、志願者等工作人員進行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強化培訓。“在事發現場,你們就是搶救的醫務人員。”萬偉慶認為,讓所有人成為現場急救的一員,對于盡早爭取時間實施救援至關重要。一旦意外發生,第一目擊者能夠立即採取有效的現場急救措施,實現醫療救治無死角、全覆蓋,這也為今後其他大型活動醫療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模板。

  “冬奧救治經驗和模式也是冬奧‘遺産’的一部分,不只是為保障冬奧會等大型賽事的醫療服務,而是一定要普惠更多老百姓,在冬奧會後也能發揮重大作用。”萬偉慶説,如基于5G的應急智慧醫療救援平臺,以及運動損傷的輔助診療係統,未來都可應用到國內同類賽事及相關賽事的智慧醫療保障中,同時也可以在大型的滑雪場,以及健康管理等領域發揮作用。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北京:現代化農業大棚生産忙
北京:現代化農業大棚生産忙
“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
“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
北京:多彩體育課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北京:多彩體育課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梁儼苧/何卓佳勝徐海東/郭雨涵
梁儼苧/何卓佳勝徐海東/郭雨涵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9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