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退還綠、疏解建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一項項新做法,讓更多公園綠地延伸到百姓家門口,也讓綠水青山成為首都發展最靚麗的底色。市發改委昨日介紹,自2017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實施“留白增綠”8844.2公頃,相當於13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首都綠意鋪展,交出一份喜人的綠色答卷。
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工程。 市發改委供圖
5年留白增綠8844.2公頃
住在海淀區廂黃旗村的居民發現,農大南路南側、七彩華園西側一片拆遷許久的地塊徹底變了。2萬多平方米的土地變成了廂黃旗公園。
“這裡原本是一處拆遷騰退區域,周邊市民對兒童活動場地、建設步道等有需求。”市發改委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種上了地被花卉,還設置了兒童活動區。留白增綠是一種思路的轉變。相關負責人説,違法建設拆除,工廠、出租大院清退之後,本市堅定地把土地留給綠色,城市綠心、張家灣公園等皆由此而來。數據顯示,自2017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留白增綠8844.2公頃,總面積相當於13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城市公園環初具規模
這一處處公園,只是綠色北京的其中一“環”。近年來,本市健全市域綠色空間體系,促進大尺度綠化、城市綠道、口袋公園、綠地等各類型、各區域生態空間集中連片,打造互聯互通的休閒游憩體系。
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一道綠隔地區已經建成公園102個,“一環百園”的城市公園環初具規模,為首都戴上了一條美麗的“綠色項鏈”;二道綠隔地區建成郊野公園40處、完成綠化8.7萬畝,初步形成了環繞城市的綠色生態景觀帶。
與此同時,本市還建設城市健康綠道1405公里。其中,2022年,朝陽區建設完成綠道35公里,串聯多個公園綠地、網紅打卡地。明年年底,全長130.8公里的朝陽北部綠道將整體連通,沿途服務周邊12個街鄉約62個社區。
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全面提升
北端,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故宮周邊筒子河精品街區綠化提升;南端,永定門公園消除隱患及基礎設施改造竣工,進一步強化了中軸線綠蔭掩映的景觀效果。
幾個月前,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建成,通過行道樹補植、歷史景觀恢復、新建綠地等逐步構建完整的中軸線景觀空間。尤其是東城區完成永定門地區公園北側67米禦道鋪設,除交通路口外,實現了南中軸禦道全線貫通。
不簡單滿足於見綠見水,北京正讓綠色“活”起來。市發改委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解釋,所謂“活起來”,就是注重生態修復、生活功能有機融合,着力打造以綠為體、林水相依的綠色景觀系統,增強游憩及生態服務功能,讓市民生活在公園城市。
與此同時,老百姓身邊出現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城市“口袋公園”和社區“微公園”,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記者 曹政)
(原標題:這8844.2公頃哪兒來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京城5年添了13個“奧森”)
-
京城5年添了13個“奧森” 交出喜人綠色答卷
-
北京:513處傳統地名擬列入保護名錄
-
北京:11月30日強冷空氣過程接近尾聲
-
《北京市節水條例》正式公布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該條例緊扣首都超大城市市情、水情,完善了覆蓋取、供、用、排全過程的節水治理體系,對工業、農業、園林綠化等各領域節水作出要求,健全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了水資源剛性約束。
-
全球連線|探訪中國傳統建築行業如何實現智能化
前不久,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通知,選取北京、天津等24個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