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參調查|“制”“智”相融驅動創新發展——​北京中德産業園發展先進製造業觀察
2022-11-08 12:30:33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圖集

  集聚83家德資企業,其中25家隱形冠軍企業,48家智能製造企業;總投資45億歐元;年工業總産值預計達300億元……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以北京中德産業園為主體,設立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範區”。一年來,産業園瞄準“3+1”産業發展方向,在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三個主導産業,先進製造服務業一個支撐産業謀篇布局,在機制模式、産業政策、配套環境、合作路徑等方面推進創新引領,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全力打造對外産業合作開放新型&&。

  一個新興産業園何以在一年間吸引眾多德企紛至沓來?全國首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將發揮怎樣的示範作用?未來北京中德産業園將如何孕育更多促進中德企業發展合作、實現共贏的新機遇?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日前走進北京中德産業園。

  圖為北京中德産業園。(受訪者供圖)

  因時“制”宜 打造先進製造合作新&&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側的北京中德大廈內,一幅未來工廠場景展現在人們眼前:在無線充電、5G、工業互聯網等先進科技的賦能下,機械臂從物料架取貨、AGV小車自動運輸、多組生産模塊幾乎同時自行移動組成生産不同産品的柔性産線……

  這個未來工廠位於北京中德産業園內的博世工業4.0創新中心,代表了全球智能製造頂尖水平。前來這裡“取經”的參觀者絡繹不絕。

  “當前製造業正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而言,設備諮詢診斷必須先行,才能‘對症下藥’。”博世工業4.0創新中心負責人林麗華告訴記者,北京中德産業園所在的順義區製造業發達,汽車産業轉型是製造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許多車間雖然設備先進,但設備間存在信息系統孤島,距離建成數字化車間還差‘臨門一腳’。”

  自2021年建成以來,由産業園管委會組隊,博世創新中心已經服務區內企業40多家,累計投入專家力量近900人次,推動重點製造業企業的新增智能製造投資超2.5億元。

  今年6月,在北京中德産業園北區的北京奔馳順義工廠,第400萬輛中國産梅賽德斯-奔馳汽車下線,這是首款基於EVA純電&&正向研發的全新EQE,奔馳“全面電動”戰略加速落地。

  中德兩國企業在北京的經濟技術合作由來已久,從1983年第一家德國企業奔馳入駐北京開始,已經有超500家德資企業聚集北京,有寶馬、西門子這樣跨國公司,也有威樂水泵等專注於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

  為了更好地發揮北京在全國市場的引領示範作用,更好地服務來投資的企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以北京中德産業園為主體設立的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範區於2021年正式掛牌。一年來,示範區堅持平等互利、務實合作,不斷豐富支持政策,持續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高服務水平,着力打造國家級對德合作&&。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葛興福認為,中國的數字産業有很大的優勢,德國在汽車製造等領域具有優勢,可以説中國和德國是智能製造的“黃金搭檔”。中德産業園是非常好的&&,將在兩國企業進行更多合作、知識共享中發揮橋梁作用。

  北京順義區委常委、副區長徐曉俊&&,目前,北京中德産業園國際化配套服務和環境設施不斷優化,知識産權保護工作也在全面推進,正在成為德企創新發展的理想之地。“我們將一如既往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優惠的政策,為德方企業和人才在順義投資興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研精畢“智” 集聚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

  負重、轉動、定位……走進産業園北區的思靈機器人公司廠房內,幾十台機械臂正上下“飛舞”,在有限的空間內有序來回穿梭。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機械臂把薄薄的一層膜傳遞過來的受力數據信息收集、傳遞、處理、反饋到執行的“手”上,海量數據反饋後自主進行優化。

  “目前超千台機器人已在實際應用,公司訂單、出貨量和收入方面均大幅增長,市場反響良好。”思靈機器人副總經理陳尉説。

  面對百年變局和疫情相互疊加的複雜局面,國際間企業合作如何突破困局?北京中德産業園與駐區德企一同探索,抓住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孕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的契機,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合作中激發出新的增長動能,推動中德經濟技術和産業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中國德國商會董事劉澤思&&,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倡導低碳減排,並制定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德國企業對此給予高度關注。今年發布的在華德企商業信心調查的結果顯示,近半在華德企將中國“雙碳”目標視為商機,很多企業開始致力於提供更加綠色環保的産品和服務。

  昔日雜草叢生、銹跡斑斑的閒置工廠,如今搖身變成全球最先進的合成生物生産線之一。作為落地北京中德産業園的新興企業之一,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對産業園北區9300平方米老舊廠房改造升級完成,建成一座年産千噸級的聚羥基脂肪酸酯(PHA)智能示範生産線,第一批産品正式下線。

  微生物合成的生物聚酯PHA被稱為“可降解生物塑料”,由“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在水中合成,在替代石化材料上被寄予厚望。

  微構工場創始人、清華大學教授陳國強介紹,製造PHA需要消耗大量淡水和能量,科學家一直想利用廢棄物資源代替玉米等傳統碳源,但難點在於處理廢棄有機質中含有不少氮和磷,如果沒有充分利用消耗完,易産生新的污染物。處理廢水時,需消耗一些碳源,碳源的精準控制是前提條件,PHA則是理想可控碳源材料。

  於是,北京中德産業園內,以污水處理技術和有機固廢資源化技術見長的德企恩格拜公司與微構工場公司“一拍即合”。微構工場團隊通過“超級細胞工廠”搭建新菌群,利用恩格拜團隊處理的廢棄有機質轉化為PHA材料;恩格拜團隊則利用PHA進行水污染處理,生産廢水處理後變成純凈水和營養鹽水,還為新一代細胞生長持續提供水源。

  攜手共贏 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環境

  今年是北京菲斯曼供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偉傑在中國生活的第九個年頭,在柏林長大的安偉傑,因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從高中畢業便開始了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隨着能源局勢變化及冬季降臨,歐洲市場上存在較大的産品更新換代需求。憑藉多年積累的技術經驗,菲斯曼研發設計了多款新技術、低耗能制暖産品,相關産品已陸續投放德國及歐洲市場。菲斯曼已提出一攬子提升計劃:計劃增資建設IT/IOT研發中心以及能源展示中心,進一步擴大北京中德産業園工廠産能,輻射全球120個銷售分公司。

  如今,菲斯曼在中國設立40人研發中心,只有一名是德國人,其他都是在中國聘用的年輕人才。“這也是菲斯曼在中國發展的一個大目標。”安偉傑説,在保持質量高標準要求的前提下,企業的生産和研發將越來越本土化。

  北京中德産業園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分為南北“兩區”。南區8平方公里,已建成300萬平方米寫字樓,未來地鐵R4線在南區開設站點;北區12平方公里,4000余畝産業用地可集中智能製造、綠色智造,正在加快中德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等配套建設……“我相信持續完善的基礎設施未來會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這裡。”安偉傑説。

  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再度成為德國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貿易夥伴。這是中國連續第六年位居德國最大貿易夥伴。2021年全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5.1%。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認為,維護和發展中德友好關係,促進兩國企業深度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人民,也有利於為世界注入更多和平、穩定和發展的正能量。

  在德國商業環境中,協會發揮重要作用。為此,産業園一改“管委會+開發公司”傳統模式,在全球遴選市場化運營團隊,成立北京中德智能製造産業協會,發揮協會及知識産權公共服務中心、法官工作站、國際頂尖律師事務所等機構作用,提供優質的知識産權、法律等服務,打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服務體系與營商環境。

  目前,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初步成形,梳理投資便利化、研發創新、金融發展等領域20余項政策,在市場准入、商事制度、知識産權等方面推動形成了13項改革舉措,着力完善産業政策,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制度環境。

  “我們將充分發揮示範區的政策疊加優勢,完善産業人才資金的保障,打造全要素高品質的産業服務體系,提高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水平,不斷拓展經濟技術合作路徑,與德企共建産業體系,共享發展成果,共贏美好未來。”順義區委書記高朋説。(記者 李德欣 陳旭 李春宇 北京報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胡傲霜
北京要聞
  • 經參調查|北京中德産業園發展先進製造業觀察
    自2021年建成以來,由産業園管委會組隊,博世創新中心已經服務區內企業40多家,累計投入專家力量近900人次,推動重點製造業企業的新增智能製造投資超2.5億元。
  • 中國國際出版交流中心落戶豐&
    中國國際出版交流中心今年9月落戶豐台區右安門街道亞林西地塊。豐台區右安門街道亞林西地塊,位於麗澤金融商務區東,包含居住用地、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和托幼用地,建築規劃面積25.8萬平方米。
  • 地鐵22號線(平谷線)全線獲批 計劃2025年年底建成通車
    記者從副中心工程辦獲悉,近日,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河北段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河北省發改委審批。副中心工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谷線全線施工已招標完成18個標段,其中北京段16個,河北段2個。
  • 北京:通惠河畔添“禦水金環”景觀
    經過兩年的建設,位於東五環附近的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完工,高碑店湖的“禦水金環”景觀節點亮相。在滕隆閣,沉浸式AR增強技術拓展了文旅空間,重現明清時期通州開漕節的盛景,帶領游人感受漕運文化。
  • 北京市開始試供熱 96069供熱服務&&已覆蓋全市
    截至目前,北京熱力集團管理的市域內供熱面積3.41億平方米,其中居民用戶2億平方米,公建用戶1.41億平方米,熱用戶213萬戶,熱力站4931座,鍋爐房559座,一次管線長度1852公里。
銀杏黃了
銀杏黃了
北京:周末的“愛心市集”
北京:周末的“愛心市集”
圓明園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圓明園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