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城保護對象逐步擴大
2022-11-02 15:02:39 來源: 北京晚報
圖集

  今年是我國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暨北京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重新制定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1周年。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在2022“名城保護·大家談”活動上介紹,自北京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40年間,保護對象逐步擴大、保護手段更加多元,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成為名城保護的兩大重點區域。另據了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的建設保護規劃》中提出的100個項目已經陸續啟動實施。

  進程

  已劃定49片歷史文化街區

  截至2021年,北京已劃定了四批次共49片歷史文化街區,公布了三批次共1056棟(座)歷史建築,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一批歷史建築得到活化利用,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範例和樣板。

  張維介紹,作為名城保護的兩大重點區域,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對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至關重要。在首規委統籌下,央地形成協同推進重點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合力,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保護利用取得重要進展,賢良祠住戶騰退、太廟非文物建築騰退、社稷壇東西排房拆除及綠化工作完成,清陸軍部舊址、皇史宬北院對外開放,為公眾提供了更多高品質文化活動場所。

  在傳統風貌保護方面,本市持續加強老城空間格局保護,實施北海醫院和天意市場拆除降層,改善傳統中軸線景觀視廊。同時,逐步恢復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田園歷史風貌,公園成群、綠地連片的生態基底初步形成,京西稻田景觀也得以再現。

  作為魯迅先生的故居之一,紹興會館已經完成騰退,列入西城區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的計劃,今年已經確定利用方案,計劃明年啟動修繕。

  探索

  名城保護與城市更新有機結合

  近年來,北京老城探索形成了“共生院”“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等改善民生的特色實踐,名城保護與城市更新有機結合。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介紹,2017年批復的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將“舊城”改成了“老城”,一字之變體現出對城市歷史積澱的尊重。在改善人居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疏解提質,也能夠破解老城整體保護的歷史困境,換取老城保護與發展的空間。

  據悉,2019年以來,通過各級各類文物騰退工作,1800余戶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通過歷史文化街區“申請式退租”,4000余戶居民的居住環境明顯提高。

  與此同時,本市持續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建設交通安寧無車街區,讓胡同逐漸回歸到有綠蔭、有鳥鳴、有老北京味兒的所在。

  理念

  鼓勵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2021年12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的建設保護規劃》正式印發,目標是建成漫步長城史卷的歷史文化景觀示範區和文化、生態、生活共融發展的典範區。

  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湯羽揚介紹,《保護規劃》中提出的100個項目已經陸續啟動實施,其中針對“十四五”時期提煉出了24項,形成北京市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近期將逐一落實。“目前,有些項目已經啟動實施了,主要以國家級的3個標誌性項目為主,包括箭扣長城修繕保護項目、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項目和北京長城文化系列節慶活動。”湯羽揚介紹,位於八達嶺的中國長城博物館是唯一一處以“中國”冠名的長城專題博物館,目前項目的國際設計招標已經完成,方案即將揭曉。

  北京名城保護工作不僅要在“保”上做文章,更要在“用”上下功夫。“我們鼓勵、支持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活化利用。鼓勵四合院、近現代建築、老舊廠房、居住小區及其他歷史建築開展社區服務、文化展示與交流、文化創意以及公益性辦公等功能。”首規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玉民透露,首規委辦正在會同央地有關部門推動核心區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工作,力爭歷史文化遺産可開放、可展示、可交流、可感悟,重拾城市記憶。(記者 陳雪檸)

  (原標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百個項目陸續實施 北京名城保護對象逐步擴大)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豐&7處邊角地變身微公園 推窗即見綠 轉角遇花園
    藍天白雲下,槐房西路南苑公園西門外的“星苑街角”微公園裏,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散步。記者從豐台區南苑街道獲悉,通過環境整治提升,今年街道轄區內7處邊角地升級成了微公園,讓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 北京名城保護對象逐步擴大 保護手段更加多元
    今年是我國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暨北京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重新制定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1周年。作為魯迅先生的故居之一,紹興會館已經完成騰退,列入西城區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的計劃,今年已經確定利用方案,計劃明年啟動修繕。
  • 2023年初三學考10日起報名 持續至16日17時結束
    具有本市戶籍的應屆初三年級學生、具有本市戶籍的年齡在18周歲以下的往屆生、積分落戶人員隨遷子女等5類人群可以報考高級中等學校。
  • 地壇公園銀杏進入最佳賞葉期 畫筆定格"紅墻金葉"
    每年一進入11月,地壇公園內的200余株銀杏樹就被“染成”金黃色,形成“紅墻金葉”這一獨特景觀,成為京城秋日中一抹靚麗的風景。陸愛民、李菲、賈見罡、李玉娥、王世高、徐佳、劉玉芬7位畫家相約而來,在地壇公園內用手中的畫筆定格美景、描繪金秋。
  • 北京市發改委批復溫泉水廠工程 完善供水設施布局
    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獲悉,溫泉水廠已取得市發改委批復立項,項目計劃於2022年底前開工建設,“十四五”期間建成投産。屆時,本市接納南水的水廠將達到14座,南水日處理能力將接近500萬立方米,約1500余萬市民飲用到甘甜的長江水,城市韌性進一步增強。
原創舞劇《曹雪芹》在京上演
原創舞劇《曹雪芹》在京上演
北京舉辦琉璃河遺址公眾考古體驗活動
北京舉辦琉璃河遺址公眾考古體驗活動
北京:秋日賞菊
北京:秋日賞菊
北京市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健康服務圈
北京市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健康服務圈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9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