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2111個,基本實現步行15分鐘至30分鐘可及社區衞生服務,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從12項增加到28項……本市不斷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10年間,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診療人次增長了86%;居民社區衞生服務綜合滿意度提高了11個百分點,2021年達到88%。
基層機構管理慢病患者389萬
“社區醫院可幫我解決了大問題!”在太陽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定期來進行康復訓練、開藥的張奶奶説。今年張奶奶因發生腰椎壓縮性骨折,從三級醫院轉到了社區進行康復。經過專業的訓練和評估,她現在已經可以下地行走了。
該中心主任白勇濤介紹,中心是本市第一批康復轉型機構,2021年,還建立了康復、骨質疏鬆特色專病門診,進一步提升專科特色,使居民在社區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專病診療服務。
太陽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是本市基層醫療機構優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但並非個例。市衛健委基層衞生健康處副處長李君念介紹,本市共建立了180余個國家級或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基層服務點。10年來,本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管理慢病患者總數提高到389萬人,累計為539萬人次符合優待政策的老年人免費體檢,培養家庭保健員21.2萬名,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從12項增加到28項,惠及人群不斷擴大。
社區診療人次比10年前增長86%
“在社區醫院的幫助下,我得以重見光明。”到太陽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復查的劉先生説,前一段,他的視力曾明顯下降,一度幾近失明。到社區醫院檢查後,考慮為雙眼白內障。通過社區轉診平台,社區將他轉至中日友好醫院眼科進行了門診手術。
為引導居民在基層首診,本市大醫院門診號源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開放預約掛號,持續優化轉診服務,提高門診患者中基層醫療機構上轉患者的佔比。基層醫療機構還推行“先診療後結算”服務;免除老年人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就診普通醫師醫事服務費個人自付部分金額;加強醫療機構間慢病用藥銜接,提供長期處方服務636萬人次。
基層衞生診療量和居民滿意度逐年提升。2021年,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診療人次比10年前增長86%,基層診療人次佔比不斷提高,呈現出三級醫院門診服務量向基層機構分流的良好態勢。2021年居民社區衞生服務綜合滿意度為88%,比2012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建立常態化巡診服務模式
近來,昌平區南口鎮曹莊村的村民,不用走遠路,到村衞生室就能吃上好中藥、看上好中醫了。在區衛健部門的支持下,該村村衞生室推廣起針法、灸法、按摩、中醫內服等適合村民的中醫藥適宜技術,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中醫好服務。
昌平區社區衞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翁乃傑介紹,目前該區有13個村衞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60個村衞生室成為醫保定點服務機構,還派出轄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其他區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到村衞生室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服務499人次。
李君念説,截至2021年,本市共建設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2111個,全市基本實現步行15分鐘至30分鐘可及社區衞生服務。在山區,本市建立了常態化巡診服務模式,每週定期為山區百姓送醫送藥入村進戶。截至2021年,各遠郊區共開展入村巡診服務約3萬場次,受益居民達40余萬人次。(記者 孫樂琪)
(原標題:建成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2111個 本市基本形成30分鐘內社區衞生服務圈)
-
北京10月18日0時至15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3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10月18日通報,10月18日0時至15時,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3例,均為隔離觀察人員。
-
境內外記者參觀採訪北京軌道交通指揮中心
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17日組織境內外記者集體參觀採訪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感受北京軌道交通的發展變化和高效運行的秘訣。
-
北京10月17日0時至15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8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17日通報,10月17日0時至15時,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8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6例,社會面篩查人員2例。
-
北京16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1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16日通報,10月16日0時至15時,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1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10例、社會面篩查人員1例。
-
新華全媒+丨境內外記者參觀採訪北京中軸線
從仿製文物更鼓、開展更鼓表演,到運用數字化手段、活化利用歷史文化建築空間,北京鼓樓是北京文物保護髮展歷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