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林苗苗、俠克)從抗擊非典,到抗擊新冠疫情,小湯山在北京戰“疫”中一直是個特別的存在。在逆行出征小湯山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中,護士佔據着很大比例。5月12日國際護士節,讓我們聽聽這些護士們的故事。
劉月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後備護士長,也是一名共産黨員。2020年疫情初始,由於還在哺乳期,沒能參加援鄂醫療隊,劉月的心中多少有些遺憾。
現在大女兒4歲多,小女兒2歲多。劉月的愛人是負責地鐵項目建設的工程師,平時工作非常繁忙。然而當得知小湯山需要護士時,劉月還是第一時間報了名。
臨行前,劉月將兩個女兒先託付給在家裏幫忙的表舅媽照顧。“愛人和母親一直很支持和理解我的工作。媽媽在接到我要去小湯山的電話後,很快就買車票從遼寧老家趕過來照顧孩子。”
在護士節前夕,劉月寫下了這樣一段日記:有人説疫情耽誤了自己幾年青春,但我覺得青春不僅僅是去周游世界,而是在我護理職業生涯中有這樣一次勇往直前、挺身而出的時刻。
5月5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舉行支援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隊出征儀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高佳從2010年開始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工作,現在已是科室的後備護士長。她選擇護理職業的初衷是因為喜歡照顧別人。然而,這次支援小湯山,她卻不得不離開需要被照顧的女兒和母親。
女兒只有5歲,更讓她愧疚的是母親近期做了3次大手術,關節置換使她目前無法自理。臨行前,她把媽媽託付給親戚照顧,沒敢和媽媽細説這次任務。
“父親對我説,你是黨員,更應該衝在前面。家人很支持我,讓我能全心投入抗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支援小湯山方艙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護理組長王曉月説,醫院支援小湯山的43名醫護人員中,護士就有32名。很多人家裏都有孩子、老人,但大家都克服了種種困難,義無反顧投入戰“疫”。
高佳在小湯山方艙醫院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目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共派出近60名醫護人員支援小湯山,肝病二科的護士王菲就是其中之一。王菲平時在京津兩地通勤,自從報名加入小湯山方艙醫院護理儲備後,護士休息室就成了她臨時的家,收拾好的拉桿箱放在角落,隨時準備出發。
王菲在病區內登記患者情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小湯山方艙醫院,每天結束任務回到房間,王菲都會打開微信和兒子視頻通話。有一次,兒子心事重重地問她:“媽媽,那個叫奧密克戎的怪獸是特別不好打嗎?”
隔着屏幕,王菲都能感到兒子的擔心。她開始耐心地給兒子講解:“媽媽和好多叔叔阿姨一起在和小怪獸作戰,你不用擔心……”
“我知道了,媽媽你的大目標是打倒小怪獸!那我悄悄告訴你我的大目標…… ”隨即兒子發過來一張圖片,裏面寫着自己上小學後的目標和夢想。母子倆約定,將為各自的大目標繼續努力。
-
無悔逆行小湯山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支援小湯山方艙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護理組長王曉月説,醫院支援小湯山的43名醫護人員中,護士就有32名。
-
這段1.8公里的行程,將成為他們校園生活中的特別記憶……
11日,一場全程閉環1.8公里的“暖心護送”正在進行。
-
列表格找大夫 勁松封管控區用心暢通“生命線”
“就醫協調群”“勁松看病用車”“首汽叫車”“就醫協調街道中心”,周俊義將4個工作群置頂,持續盯守、統計、答覆着群內信息。”工作人員何靜在收集居民就醫信息的時候,不忘安撫疏導居民情緒,“我們主動多做一點,居民焦慮的心情可能會緩解很多”。
-
北京攝影愛好者:“我在首鋼園拍到了星軌!”
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70.8,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已經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北京為生態涵養區高質量發展量身定制了法治“保護卡”,編制《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2021年—2035年)》,確定全市67.9%的自然岸線保有率,為大自然守住了“家門”。
-
核酸篩查如何提高效率?且看北京基層社區各顯神通
本市近期進行區域核酸篩查,一天千萬級的篩查量,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