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有一種醫生,叫“中國志願醫生”——國際醫師節到來之際的追尋
2022-03-30 20:43: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6歲的小熠(化名)是海南省五指山市南聖鎮牙南上村的一名腦癱患兒,在一次中國志願醫生團隊的義診活動中,他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經過一個月的康復治療,他逐漸可以自主翻身,籠罩著一層陰霾的家庭也因此看到了一絲希望。

  有一種醫生,叫“中國志願醫生”。自2017年3月成立至2021年底,4年多時間裏,作為民間自發的中國志願醫生團隊累計到達我國236個縣次,設立320個專家工作站,培訓縣域醫生4000余人、培訓村醫近16000人,行動中義診36000余人次,操作手術近200臺。此外,還趕赴埃塞俄比亞、幾內亞等國家進行醫療援助行動,共進行手術14臺。

圖為中國志願醫生團隊部分成員合影。

  3月30日國際醫師節到來前夕,記者走近中國志願醫生團隊,探尋他們為了護佑生命不懈努力的動人故事。

  “志願醫生”隊伍不斷壯大

  2022年2月,80多位醫生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集體宣誓,加入中國志願醫生行列,為鄉村百姓帶來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隨後,他們前往五指山市南聖鎮牙南上村為當地的貧困戶腦癱兒童進行義診。中國志願醫生發起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淩鋒看到小熠後,當即與我國小兒腦癱康復醫學界學科帶頭人李曉捷醫生溝通,初步提出了康復治療方案。

圖為李曉捷醫生為患兒診療。

  小熠具有和同齡人相近的思維能力,但四肢難以協調,也不能與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中國志願醫生團隊為他制定了將遊戲融入康復的療法,每日免費幫助孩子在醫院進行康復訓練。一個月後,小熠的康復效果明顯,母親臉上的愁容消退了不少。

  中國志願醫生團隊是2017年3月由淩鋒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發起成立的,旨在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等方式,精準支援貧困地區醫療機構建設、救助弱勢病患群體、積極推動醫療援外工作。

  淩鋒説,中國志願醫生有統一的服裝、標識,凡是外出,比如登機後會向乘務員亮明身份,以便一旦出現緊急事件,及時展開救援。

圖為中國志願醫生團隊成員亮明“志願醫生”身份。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志願醫生團隊已經有5000多位醫護人員注冊。2019年,中國志願醫生團隊榮獲“最美醫生”稱號。淩鋒説,中國志願醫生就是要用實際行動來做“良心活兒”。

  民間組織邁出國門

  除了以往由政府部門派出的醫療隊外,像中國志願醫生團隊這樣民間自發的成建制的援外醫療隊也邁出國門,增進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和友誼。

  2018年4月8日,北京三家醫院的6名神經外科、婦産科、兒科領域的中國志願醫生團隊成員從北京出發,抵達非洲國家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裏中幾友好醫院,開始他們為期20天的衛生援外之旅。

  團隊成員、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副主任晁爽告訴記者,非洲之行感觸頗深,兒童佔當地人口約一半,死亡率高,醫療水準出乎意料的落後。

  “第一臺手術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因為手術做一半時停電了。即便在我國一個鄉鎮醫院,都不可能説手術做一半醫院停電,而且不僅醫院停電,整個地區全停電了。術中只好兵分幾路去借電源,留守的醫生用手電和手機閃光燈照明繼續為患者做手術準備。”晁爽説,“首臺手術的‘下馬威’並沒有摧垮我們的信心,反倒讓我們每個人都更加充滿了使命感。”

圖為醫務人員借助手電、手機閃光燈照明為患者做手術準備。

  淩鋒認為,與政府派出的官方醫療隊相比,民間醫療隊雖然援外時長較短,規模比較小,但專業性和針對性更加突出,也是衛生援外模式的一種改革和探索。

  “健康小屋”承托康復希望

  受疫情影響,當前中國志願醫生團隊的醫療服務主要聚焦國內。2021年起,北京淩鋒公益基金會計劃為原國家級貧困縣的村衛生室無償捐贈康復健康小屋,小屋內配備10種康復器材、3種理療儀、心電圖機、血壓計、智能投屏彩電等設備,能夠滿足基本需求。

圖為村民在康復健康小屋進行康復治療。

  淩鋒説,在農村尤其是易地搬遷安置點,有不少老人、殘障人士和慢性病患者,康復服務的需求量巨大。而多數村醫受醫療水準限制,加之村衛生室裏也沒有配置康復器材,難以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康復訓練。

  淩鋒認為,這些身體殘疾或者功能失調的人群並非沒有康復治療的渴望,而是康復治療服務供應不足或者可及性差,“雖然醫院一般都設有康復科,但康復是長期的過程,很少有人能在醫院長住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圖為村民在康復健康小屋進行康復治療。

  “如果把臨床醫學、康復醫學、預防醫學看作一架飛機,那麼預防是‘機頭’,而康復和臨床則是其中的兩個‘機翼’。只有同樣重視康復和臨床,才能讓我們平穩度過生命的旅途。”淩鋒形象地比喻。

  目前,像這樣的康復健康小屋已覆蓋江西、河北、黑龍江、河南、海南等省份的100個鄉村。淩鋒説,2022年,康復健康小屋的建成總數量至少要達500個以上。

  記者:李斌、王君璐、俠克

  編輯:郭寶江、郭小蘭

  圖片提供:中國志願醫生團隊

+1
【糾錯】 責任編輯: 雲賽俠
北京要聞
  • 北京2021年辦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68258件
    《2021年北京市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昨天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正式公布。本市優化市政府門戶網站“政府公報”頁面,提供分類檢索和政策解讀連結,增加國務院文件、地方法規查詢入口以及熱門政策專欄,便利公眾查閱。
  • 羊肚菌變身百姓家宴菜肴 北京總産量今年突破3萬斤
    羊肚菌是世界上稀有的食用菌之一,因其獨特的口感與飄香四溢的味道,成為很多國家國宴上的“寵兒”。”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食用菌科科長魏金康説,“羊肚菌的生長條件十分嚴苛,如何實現穩産、高産栽培是技術人員近年來研究的重點。
  • 北京今年將改造提升354條背街小巷
    今年是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據了解,2021年,北京完成1396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其中,城六區和通州區打造的200條精品街巷納入年度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
  • 60余件水墨精品勾勒大運河畔“萬重山”
    圖為王赫的《鏡中景千裏江山》。此次展覽共分為“萬重山·臥遊”“萬重山·憑闌”兩個板塊,力圖以多樣的形式和多種媒材混合,共同探討中國水墨藝術在當下的探索與方向。步入一層展廳的“萬重山·臥遊”部分,一幅幅水墨山水呈現的不僅是自然景色,更是藝術家個性的風格與觀念。
  • 北京:到2025年新首鋼地區總收入力爭實現400億
    近日,市新首鋼領導小組印發《深入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加快推動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一線四礦”文旅康養休閒區是京西礦區轉型的重點項目,也是帶動山區綠色發展的標桿工程。
運河春色
運河春色
林海守塔人
林海守塔人
“世界水日”倡節水
“世界水日”倡節水
珍稀候鳥頻頻飛臨北京平谷
珍稀候鳥頻頻飛臨北京平谷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53112851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