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學前教育學位增加23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57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9萬元,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3歲,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達到12.6年……北京公共服務水平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提高。
近日,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社會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從“保基本、擴普惠、提品質、優布局”四個方面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框架,提出了40項重點任務舉措。其中,對於聚焦群眾基本生存和發展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務,將主要由政府兜底保障。
保基本
供應各類住房100萬套左右
政府應該向老百姓提供哪些基本公共服務,一份清單可以説明白。
“《規劃》一大亮點是制定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按照這份清單向老百姓提供服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清單聚焦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有保障、文體服務有保障”等民生保障目標,充分體現首善標準,構建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明確服務項目及相應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保障標準。
記者注意到,《規劃》對標對表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發展目標和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提出“十四五”時期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8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8年等20項民生發展指標,目標設定走在全國前列。
疫情讓各方更加關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本市計劃&&《北京市傳染病防治條例》,完善全市應急救災儲備庫布局,建立醫學觀察隔離點、方艙醫院等儲備清單,實現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工程建成投用。一些地方醫療資源薄弱,積水潭醫院、安貞醫院、北京口腔醫院等一批優質醫院新院區將在“十四五”建成投用。
很多家長關心的教育供給方面,中小學建設專項行動將實施,持續增加優質資源覆蓋面,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同時,大幅擴大郊區優質高中資源,持續加快重點産業功能區和人才聚集區優質學校建設。
此外,還將&&包括開闢老年人綠色通道、推動線上服務適老化改造等一系列舉措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數字鴻溝”問題;構建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特色書店、社區書店等為支撐的15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確保年新增就業人數達到26萬人,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多舉措增加住房供給,新增各類居住用地5000公頃,供應各類住房100萬套左右,其中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套數佔比不低於40%。
擴普惠
鼓勵支持幼兒園設托班招兩三歲幼兒
如同菜單上不同品類、水準的菜肴,老百姓需要的公共服務也是五花八門、層次不一。
為此,《規劃》將社會公共服務分為三大類:基本公共服務聚焦群眾基本生存和發展需求,主要由政府兜底保障;普惠性公共服務主要着眼於群眾生活品質升級有需求、政府不能有效滿足的需要,由政府和市場共同提供,實現品質更優、價格可承受;針對群眾高品質服務需求,提出了發展純市場化供給的生活服務,推動健康、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重點領域服務業品牌化、連鎖化發展,提升服務國際化水平,政府主要負責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引導産業規範發展。
相關負責人説,《規劃》提出要聚焦基本公共服務不能有效滿足的服務需求,着力擴大重點領域普惠性公共服務供給。
托育方面,支持公辦和民辦普惠托育機構建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招收2至3歲幼兒,到2025年底每千名常住人口擁有托位4.5個;學前教育方面,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課後服務方面,統籌校內校外資源,完善中小學課後服務,開展假期託管服務;養老方面,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推動一批培訓療養機構轉型養老服務設施。優質醫療供給方面,增加産科、兒科、口腔、精神等專科醫療服務供給,規劃建設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型醫院,加快建設一批研究型病房。
提品質
打造國際體育賽事之都
記者獲悉,《規劃》提出為不斷滿足市民消費升級需求,要積極發展生活服務業,提升優質服務供給。
按照《規劃》,本市鼓勵服務供給社會化,規範發展民辦教育,促進健康服務提檔升級,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豐富高質量文體服務,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推動服務發展國際化,加快發展國際教育和國際醫療,滿足國際人才、引進人才公共服務需求;大力舉辦高水平國際品牌賽事活動,打造國際體育賽事之都;引導服務産業品牌化,塑造健康、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重點領域服務業品牌,推動連鎖化發展。
優布局
優質醫療教育資源落戶副中心
《規劃》圍繞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區域布局。其中,中心城區功能將優化提升,北京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優先補充民生設施短板。
具體來看,本市將推進北京安貞醫院、宣武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等中心城區大型醫院向資源薄弱地區疏解,優化老院區功能;實現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北京市文化中心、北昆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東單體育中心整體改造、月壇體育場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二期等公共文體設施項目建成投用。
目光投向城市副中心,除了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等一批優質教育醫療設施加快建設,還將高質量完成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建成路縣故城遺址展示保護工程,依託環球影城、&湖演藝小鎮等增強副中心文化吸引力和輻射力。
多點新城也將提升公共服務承載力:聚焦回天、城南、新機場等重點區域,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編制實施平原新城公共服務補短板項目清單,繼續推進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昌平校區等高校項目建設,做強區域教育資源支撐;加快建設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房山區中醫醫院新院區等項目,增強區域醫療衞生服務能力。
生態涵養區也將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統籌存量提升和增量需求,健全全民覆蓋、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一零一中學懷柔校區、北京市八一實驗學校等基礎教育項目建設;推進懷柔、平谷婦幼保健院與密雲中醫醫院遷建,加快懷柔醫院二期等醫療項目建設。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到2025年,北京將基本建成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
-
北京發展新變化 16.8萬套房屋“辦證難”問題解決
從“接訴即辦”“有一辦一”,到“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越來越多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産登記難題逐步化解。12月25日,北京市2022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決議正式錶決通過,其中之一即為“推進解決10萬套歷史遺留住宅項目辦證難問題”。
-
冬奧會刊融媒産品“好看冬奧·好看北京”上線
-
亞洲單體最大超級“菜籃子”鮮農批在北京開張
歷時五年建設,北京“菜籃子”再添重量級成員。“首農美好生活市集”是首農食品集團打造的品牌推廣活動,在這裡消費者可一站式品嘗、體驗、了解、採購首農食品集團旗下的品牌産品。
-
“十四五”時期北京將供應100萬套住房
新京報記者12月28日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近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社會公共服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進一步發揮北京優質資源輻射作用,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協同發展,推進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服務區域共建共享。
-
地鐵14號線即將全線貫通 日均客運量將超91萬人次
地鐵14號線麗澤商務區站的站廳層和站&層採用通透設計,營造了空間開闊的視覺效果。14號線貫通運營後,張郭莊站上行首班車發車時間為4時55分,末班車發車時間為22時30分;善各莊站下行首班車發車時間為4時55分,末班車發車時間為22時3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