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近日舉辦。新華社記者蓋博銘 拍攝)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蓋博銘)人工智能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面對公共安全風險、隱私保護、數字鴻溝等問題,還應全球範圍內共建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和倫理標準的平衡性框架。在近日舉辦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與會嘉賓呼籲人工智能治理領域應加強各方務實合作。
我國秉持科技向善,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治理。近年來,圍繞推動人工智能治理先後發布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範》,重點開展了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啟動實施社會實驗、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合作等工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人工智能在疫情應對、抗擊氣候變化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存在算法偏見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風險。隨着人工智能應用在世界各地愈加普及,需要就公平道德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構建路徑達成共識,國際合作至關重要。因此,要確保圍繞人工智能開展的對話真正具有全球性,讓每個國家都有機會發聲。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智能時代的“大門”已經緩緩開啟,也帶來了公共安全風險、隱私侵權、數字鴻溝、責任困境、倫理失范等許多新的挑戰。人工智能治理必須協同多元主體、兼顧多維目標、融合多元價值,加強全球合作與對話,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當前人工智能治理已從理念探討走到了實踐探索的前沿,人工智能治理在數據、算法、算力、場景等層面面臨挑戰。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薛瀾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治理需建構“政府、企業、公眾、大學與科研機構、媒體、非盈利組織、國際組織”等多主體參與,以“底線思維、人本思維、發展思維、全球思維”為價值導向,以“算法、數據、算力、外部環境、場景”為治理對象,應用“宏觀-中觀-微觀”多維治理工具的人工智能綜合治理框架體系,通過“形成價值共識、多主體分工協作、治理理念迭代優化”等治理機制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該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以“如何構建一個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為主題,匯集世界各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和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