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過戶時竟被“縮水”6平方米 損失的30多萬元誰來擔責?
2021-11-15 15:08:30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購房過戶時竟被“縮水”6平方米 損失的30多萬元誰來擔責?

  欒先生購買了一套二手房,在辦理過戶時,卻被告知以前房産證上的面積登記有誤,原本是花600萬元買的119.9平方米的房,如今“縮水”成了113.9平方米,其中的損失該由誰來承擔?

  過戶時才發現房子“縮水”

  10月份,欒先生看中了豐台區的一套二手房,賣家的房産證上顯示該房的建築面積為119.9平方米。雙方簽訂了合同,付完首付款和契稅後,在去豐台區不動産登記中心辦理過戶時,卻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經過核查,原房産證上登記的該套房屋建築面積有誤,實際為113.9平方米。工作人員讓欒先生填寫了一份房本面積更正登記申請。過戶完成後,欒先生的新房産證上,房屋面積就從119.9平方米變成了113.9平方米。

  “如果按照每平方米5萬元來計算,我就損失了30多萬元。”欒先生無奈地説。

  為何房産證上會出現面積有誤的情況?記者跟隨欒先生來到豐台區不動産登記中心,工作人員經過再三核實後,承認是由工作人員的工作失誤造成了房産證上的建築面積登記錯誤。工作人員提供的一張房屋登記表顯示,欒先生購買的這套房子測繪登記日期為2000年7月31日,表中記錄的兩處“建築面積”均為“113.9”平方米,但“樓房建築面積”和“樓、平房建築總面積”兩欄中卻為“119.9”平方米,且4處數字均為手寫。經了解,賣家並非該套房的第一手房主。對於給房屋買賣雙方造成的損失,工作人員&&,只能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行可以進行訴訟。

  隨後,欒先生與記者多次嘗試撥打賣家的電話,均協商無果。欒先生決定走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專家説法

  縮水面積該由賣家擔責

  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彭艷軍律師&&,我國《民法典》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合同約定出售給欒先生的房屋建築面積為119.9平方米,實際僅為113.9平方米,小於合同約定面積,即屬於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情形,賣家應就此6平方米承擔相應的責任,即欒先生的損失,應該由賣家承擔。

  根據《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第29條規定,不動産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在本案中,比實際面積多登記6平方米,並非屬於造成損害的情形,因此,賣家賠償了欒先生的6平方米的損失後,再向不動産登記中心索賠該筆款項並無法律依據。但是賣家可以就該筆損失,向其上家索賠。(記者 褚英碩)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北交所迎來開市!
北交所迎來開市!
北京冬奧村通過建築講述中國故事
北京冬奧村通過建築講述中國故事
京412處公共場所刷卡驗"健康寶"
京412處公共場所刷卡驗"健康寶"
北京海淀:保障封閉社區居民生活
北京海淀:保障封閉社區居民生活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6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