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冬奧建設者】黃暉:新技術、新理念成就北京冬奧會綠色、低碳、節儉的鮮明底色
2021-10-25 08:38: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劉品彤 張驍)隨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北京冬奧場館規劃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日前,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接受新華網專訪,介紹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的創新理念和“北京方案”,講述作為一名“雙奧建設者”的使命心聲。

  新華網: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中,您主要負責哪些工作?作為參與兩次奧運建設的“雙奧建設者”,能否分享下這種特別的經歷?

  黃暉:在此次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建設工作中,我們主要承擔北京賽區場館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北京賽區承擔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所有冰上項目的比賽任務。按照我們的建設進度計劃,由我們負責的場館共22個,其中包括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2個新建競賽場館,以及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4個改造場館,還有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北京冬奧村等主要非競賽場館。

  正如你所説,我是一名“雙奧建設者”,北京也是一座“雙奧之城”。我有幾處特別深的感受:一是作為冬奧建設的參與者,感到使命光榮;二是在工作中接觸到來自各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他們專業的工作精神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深深影響了我;三是在場館建設中,接觸到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通過工程建設的協調,學習到很多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

  十幾年後再次走進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這些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遇到當年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看到此情此景,眼前仿佛又浮現出2008年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現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只有100多天的時間了,各項工作進入到最後的衝刺階段,我和大家一起,期待着一屆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奧盛會成功舉辦。

  新華網:歷經十幾年,技術的發展和飛躍給這一屆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帶來了什麼?

  黃暉:通過參加兩次奧運建設,感受到我們在施工領域上有巨大的騰飛。十幾年前參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建設,我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綠色施工、無障礙設施、鋼結構、膜結構這些新鮮的名詞,只能摸索着幹。現在,隨着技術的演進發展,我們的建造技術日臻完善。例如在建設過程中學習到國際最先進的制冰場地標準,在項目建設之初推進BIM技術的應用。以國家速滑館為例,大到8500噸的鋼結構,小到3360塊形狀各異、曲度各異的玻璃幕墻單元,全部實現了工廠化預製,按照時間節點現場嚴絲合縫拼裝,安裝誤差控制在了毫米量級,這是我們在施工技術上的很大提高。

  我們始終認為,精彩的奧運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體育盛會,深層次的是會讓我們在理念上昇華、在技術上騰飛。如何讓北京體現出新時代、新理念、新風采、新發展,如何讓冬奧會為北京這座城市留下一大筆寶貴的可傳承、可利用、可持續的優質資産是我們這屆奧運建設者的使命。

  新華網:這屆冬奧會的場館建設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黃暉:最大的特點體現在我們踐行“節儉辦奧”的理念,既注重場館的使用功能,又着眼於賽後利用,同時還考量到對城市建設帶來的提升。基於此,我們的奧運場館建設可以用“五用”來進行概括總結。

  第一是新建“有用”的競賽場館。所有的新建場館都是填補國內過去空白的項目,像北京城區的首鋼滑雪大跳&,這些場館之前都沒有,運動員訓練都需要去國外租借場地。通過這些場館的建設,運動員終於能夠在國內享受到優良的基礎服務。

  第二是充分“使用”2008夏季奧運會場館,對既有場館進行賦能提升。我們使用了7個夏季奧運會的場館進行改造,使其在原來夏奧場館的功能基礎上,增加了冬季運動項目功能,具備了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轉換的能力,例如“水立方”可變身為“冰立方”等,通過改造讓這些老場館煥發青春。

  第三是積極“借用”城市現有公共設施。“借用”場館,賽時服務冬奧,賽後繼續服務城市民生和發展是北京“節儉辦奧”的另一創新。北京冬奧村賽時將接待約2000名來賓,賽後將作為北京人才公租房服務於城市發展。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同樣“借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賽時將為全世界註冊媒體服務,賽後將回歸原有的會展功能,成為“借用”場館的完美典範。

  第四是“善用”老舊廠房進行改造。對老舊廠房進行改造,是“節儉辦奧”的又一生動實踐。首鋼滑雪大跳&&心片區,就是充分利用首鋼原有老廠房和工業構築物進行修繕與改造。在滿足冬奧會比賽、轉播、觀眾服務等多項功能的同時,實現了工業遺産和冬奧會賽場的有效轉化和完美結合。首鋼滑雪大跳&現在已經成為北京城市老工業遺址文化與奧運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性景觀。

  再例如,北京冬奧村運行區賽時是後勤服務保障區,承擔各代表團註冊、安檢、禮賓、媒體接待的功能。這一片區域,是由原北京第四清潔車輛廠廠房15棟既有建築進行翻新、改造而成,盡可能地保留原老舊廠房既有建築,僅用了不到6個月就完工交付,不僅節省了投資,還縮短了工期。

  第五是做好賽後“利用”工作。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北京冬奧會在前期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在規劃設計階段就着眼於賽後利用,每個場館都有自己的一張賽後利用的藍圖,不僅僅圍繞賽時建設,還考慮了地區的發展及群眾長期的需求。比如,“水立方”經過改造後,春夏秋三個季節還是“水立方”,用於水上運動;冬季則變身為“冰立方”,用於開展冰上運動。這是我們的一個創新,也為全世界詮釋了一個場館可持續利用的“北京方案”。

  新華網:在這次場館建設中還有哪些可圈可點的“綠色冬奧”新技術、新理念?

  黃暉:2008年奧運會,我們率先接觸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次2022年冬奧會,我們主動踐行綠色施工和可持續發展。在冬奧歷史上首次大規模地採用二氧化碳環保型製冷劑進行制冰,不僅減少了傳統製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製冷過程中産生的大量高品質餘熱可回收再利用,相比較傳統方式效能提升30%。

  除了製冷方面,我們還採用了許多新的建造技術。比如,國家速滑館採用世界體育館建築跨度最大的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與傳統屋面完全不同,這個長198米,寬124米的巨大屋面就像一個網球拍一樣,形成了獨特的輕、薄、軟的屋頂,重量僅為傳統屋頂的四分之一,大幅降低場館用材量和建設複雜程度,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量。

  此外,我們在場館建設過程中,還採用了大量的綠色建造技術。今年6月,北京冬奧會11個場館取得了綠色建築認證。北京所有新建冬奧會場館都達到最高等級的綠色三星標準,改造場館通過改造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新華網:以國家速滑館為例,冬奧賽事結束後,場館會有怎樣豐富的利用方式?

  黃暉:國家速滑館將作為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場地,擁有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我們不僅為400米速度滑冰跑道制冰服務比賽,比賽過後還可以在場地中心區域分塊、分標準制冰,使其具備開展多種冰上項目運動的條件。這樣,賽後老百姓進入國家速滑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進入到不同的區域,也使得場館的經營更加豐富。

  新華網:隨着冬奧籌辦進入衝刺階段,目前場館建設方面還有哪些收尾工作?

  黃暉:比賽場館的建設可以説告一段落了,但是後續還有一些工作需要持續完善,包括無障礙設施的建設,這是我們當前的主要工作。臨時設施包括安檢大棚、冬奧工作人員使用的棚房以及圍欄隔離欄等,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把這些臨時設施建設完成,讓冬奧場館真正具備賽事使用的功能。

+1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藝林
北京要聞
中非青年大聯歡走進北京延慶
中非青年大聯歡走進北京延慶
北京新增一處疫情中風險地區
北京新增一處疫情中風險地區
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決賽賽況
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決賽賽況
男子500米賽況
男子500米賽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6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