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工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近期,澳大利亞某些政客一再製造事端挑戰中國利益,給中澳兩國間的交往造成極大損害。短短數月內,澳大利亞推動所謂對新冠病毒源頭的獨立調查;在涉港事務上粗暴干涉、橫加指責中國內政,甘當部分西方反華勢力的附庸;在加劇南海軍事化上積極充當美國的“急先鋒”和“馬前卒”。不僅如此,這些政客非但沒有正視華裔及中國留學生在澳受到歧視及暴力襲擊的事實,相反還污衊“中方發布的赴澳旅游安全提醒是虛假信息”,澳大利亞外長佩恩甚至將基於客觀事實發布赴澳旅游安全提醒和留學預警,稱為“中國就新冠肺炎疫情製造恐怖和分裂氣氛”;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美國種族主義問題辯論之際,澳大利亞這些政客又在幕後“搞小動作”進行政治操弄。
澳大利亞國內部分智庫熱衷於炮製和炒作各種詆毀中國的議題。不得不説,當前中澳關係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是正常交往中自然産生,有的則完全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但總體來講,這些問題産生的主要根源在於,澳大利亞某些政客不斷在南海、涉疆、涉港、新冠病毒溯源等議題上頻繁挑起事端,罔顧事實,採取不負責任的消極行為,正是因為澳方對於崛起的中國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自處,這是焦慮情緒堆積逐漸滋生的“恐華症”作祟。
當中國同南太平洋地區國家各項合作持續深入、往來日益密切,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作用持續增強,這讓習慣於用地緣政治博弈和勢力範圍爭奪角度,審視南太地區合作的澳大利亞滋生強烈的失落感和嫉妒心,從而不斷對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的正常合作進行“妖魔化”和“污名化”。
不難看出,對中國快速發展的不適應導致澳大利亞整個社會充斥和瀰漫急躁感日深、焦慮度日重的傾向,這是誘發澳大利亞國內種族歧視頻現、排外情緒上升、對華態度蠻橫的根本原因。
毫無疑問,近期的“反華逆流”是由澳方一手造成,責任完全不在中方,澳大利亞一些政治勢力應該摘下“有色眼鏡”,從自身查找原因,應該正視問題、反躬自省,並採取補救措施盡快讓雙邊關係回歸正軌。
當前,澳大利亞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需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和國家戰略的高度看待中澳關係,強調融入亞洲、了解中國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紛紛呼籲對中國發展給亞太地區經濟帶來的正面影響抱持積極、客觀、正面的看法。應當説,中澳兩國在歷史上沒有戰爭糾葛,在現實中也沒有根本矛盾衝突,雙邊關係持續低迷不符合各自利益。因此,只要澳大利亞深刻反思過去的消極行為和不當言論,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對亞太的積極意義,拋棄對華因循守舊的傲慢思維,不再一味追隨美國挑釁中國的合理關切和重要利益,中澳關係就存在轉圜回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