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能讓疫情和偏見阻斷文化交流——訪《杜甫》紀錄片導演邁克爾·伍德
2020-05-11 21:32:4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倫敦5月11日電 專訪:不能讓疫情和偏見阻斷文化交流——訪《杜甫》紀錄片導演邁克爾·伍德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期播出單集英文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下簡稱《杜甫》),引起廣泛關注。該片導演、英國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這部紀錄片讓不少英國觀眾增進了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的了解,他期待英中兩國未來繼續加強交流和合作,不要讓疫情和偏見切斷兩國之間的文化連接。

  《杜甫》一片時長59分鐘,上月初在BBC播出。作為該片制作者和主持人,伍德在片中不僅盛讚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還借哈佛大學知名漢學家宇文所安的評價,將杜甫與西方文學巨匠但丁、莎士比亞比肩,同時對中國詩歌和文化的悠久傳承給予很高評價。

  伍德認為,這部紀錄片在英國播出“恰逢其時”,在疫情陰霾下發出微弱光芒,為西方觀眾提供新的視野,“讓他們看到中國,去了解中國人的感受和想法”。

  伍德説,紀錄片播出後,他收到許多西方觀眾的積極反饋,“他們告訴我,很高興能在疫情期間看到一部關于中國文化的紀錄片”。還有觀眾向他打聽英國哪裏可以網購到英文版的杜甫詩集,想要趁居家隔離期間潛心閱讀。

  “宅家抗疫的英國人因為這部小小的紀錄片而對中國産生興趣,”伍德説,“紀錄片産生了實際影響,為不同文化的人們互相理解提供了幫助,這正是我喜歡制作紀錄片的原因。”

  伍德曾制作並主持超過120部紀錄片,包括《追尋文明的起源》《亞歷山大東徵傳奇》《印度的故事》等。他撰稿並主持的《中華的故事》2016年在BBC等媒體播出,講述中國從古代到改革開放的歷史變遷,深受西方觀眾歡迎。

  他説,正是在拍攝《中華的故事》期間,他意識到杜甫在中國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這一點在西方鮮有人知,于是他萌生了為杜甫單獨制作英文紀錄片的想法。

  去年秋天,他和拍攝團隊從河南鞏義出發,沿著杜甫生前足跡重走西安、成都、重慶、長沙等地,跨越半個中國,以西方人的視角和敘事方式,追述中國“詩聖”漂泊動蕩、憂國憂民的一生。

  伍德説,在採訪拍攝中,他深刻感受到中國古老的詩歌傳統仍在繼續傳承。“我和許多中國老百姓交談,每個人都能和我聊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門前讀《春夜喜雨》的小女孩,每個月都要去一次杜甫草堂的成都老人,湖南讀詩會的成員,給杜甫詩作譜曲演唱的大學生們……從他們身上,我清楚看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一直在延續。”

  在伍德看來,杜甫的詩句千古流傳,是因為詩中所表達的人性最閃光的部分,比如忠誠、友誼、博愛、堅韌、良知,能夠跨越語言、種族和時間。他相信,即便詩句從中文翻譯到英文會損失部分意境,也不會影響西方觀眾的理解。

  “身為紀錄片導演,我深知沒有哪部紀錄片是完美的,唐詩的復雜性讓這部紀錄片更是如此。但我願意盡力而為,向西方觀眾展示一些可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內容。”他説。

  除了紀錄片導演,伍德還是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學教授,以及英中了解協會主席。伍德説,他在不斷探尋中國文化的魅力。“我堅信文化交流能消除偏見,促進不同民族互相理解”。

  談到眼下的新冠疫情,他提到,英中之間的許多正常交流不可避免地因此中斷,他非常不希望看到中西文化連接因疫情和偏見而中斷。“我期待疫情盡快過去,”伍德説,“更期待我們能一起努力,搭建更多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文化橋梁,共同消除偏見。”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秦嶺腳下的熊貓樂園
秦嶺腳下的熊貓樂園
內蒙古赤峰市千年遼塔搶救性加固完成
內蒙古赤峰市千年遼塔搶救性加固完成
國家男足在滬集訓
國家男足在滬集訓
長沙:幼兒園開學啦!
長沙:幼兒園開學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5971111